|
|
|
|
|
|
《入楞伽經》的心身不二的實相學說:從排除障礙的一面著手 |
|
|
|
著者 |
蔡耀明=Tsai, Yao-ming
|
掲載誌 |
法鼓佛學學報=Dharma Drum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6 |
出版年月日 | 2010.06.01 |
ページ | 57 - 114 |
出版者 | 法鼓文理學院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dila.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本文初稿,曾於2006 年7 月19 日,在臺灣大學哲學系、高麗大學哲學科主辦的中、韓「東西哲學中之心身關係與修養論」學術研討會發表。 |
キーワード | 心身; 不二; 實相; 心態哲學; 生命哲學; 《入楞伽經》 |
抄録 | 根據《大乘入楞伽經》(簡稱《入楞伽經》),本文以心身課題的檢視與探究為主軸,針對通常所認為的心態與身體乃分別為二個存在體的見解,分析且批判那樣的見解之所以構成的模式,側重障礙排除的一面,以方便往後進一步探究心身不二之學說在揭露怎樣的實相,與開展怎樣的能力。在論述的行文,由如下的九節串連而成。第一節,「緒論」,開門見山,帶出研究主題,並且逐一交代論文初步的構想與輪廓。第二節,總述《入楞伽經》的要義,藉以襯托論述的背景,並且提供義理上較為完整的構圖。第三節,探討《入楞伽經》之所以論及心身課題的緣由,藉以理解心身課題何以成為《入楞伽經》教學的焦點之一。第四節,從消極面的障礙排除和積極面的能力開展,說明《入楞伽經》心身論議的特色,藉以充當接下來的論述的參考框架。第五節,排除「隨言取義」,也就是不輕易把使用語詞說成的心態和身體認定為全然在映現實相。第六節,不聽任「心身分別想」混淆諸法實相,也就是嚴加把關分別式認知的投射在塑造心態和身體的分別所添加出來的設置。第七節,排除「身見」,也就是不停滯於身體在任何項目、層面、或段落的認定。第八節,排除「心見」,也就是不停滯於心態在任何項目、層面、或段落的認定。總括闡明在心身課題障礙排除的一面之後,第九節,「結論與展望」,總結本文的要點,並且展望後續相關的探討。
|
目次 | 一、緒論 60 (一)研究主題 60 (二)研究背景 60 (三)文獻依據 61 (四)研究進路與方法 62 (五)論述架構 62 二、《入楞伽經》的要義 63 (一)總攝式的連貫摘要 64 (二)著眼於攻堅觀念的三大構成部分的個別解明摘要 65 (三)結論式的摘要 68 三、《入楞伽經》何以會論及心身課題? 69 四、《入楞伽經》在心身課題的論議特色:消極面的障礙排除與積極面的能力開展 71 五、排除「隨言取義」:不輕易把使用語詞說成的心態和身體認定為全然在映現實相 73 六、不聽任「心身分別想」混淆諸法實相:嚴加把關分別式認知的投射在塑造心態和身體的分別所添加出來的設置 78 (一)檢視共通的設置:於一切法藉由相對概念所形成的分別想 78 (二)檢視特定的設置:藉由心身概念所形成的分別想 90 七、排除「身見」:不停滯於身體在任何項目、層面、或段落的認定 94 (一)「分別身見」與「俱生身見」之鋪陳 98 (二)針對「分別身見」與「俱生身見」的後設挖掘 100 八、排除「心見」:不停滯於心態在任何項目、層面、或段落的認定 101 (一)通達地觀察心態變化的流程以成就「法無我智」 101 (二)心態關聯的語詞之教學施設與修行轉捨 103 九、結論與展望 107 |
ISSN | 19968000 (P) |
被引用 |
|
ヒット数 | 2527 |
作成日 | 2010.07.16 |
更新日期 | 2021.01.1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