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林維明 (著)
|
掲載誌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4屆)
|
出版年月日 | 2013 |
ページ | 1 - 29 |
出版サイト |
https://sites.google.com/a/ddbc.edu.tw/conference/bibliography/24jie-2013-lun-wen-ji-shu-mu
|
出版地 | 臺灣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 |
キーワード | 《大乘起信論》; 真如門; 止觀; 生滅門; 一行(相)三昧 |
抄録 | 本文的主旨是探討《大乘起信論》的止觀修行法門。主要文獻依據是兩本新、舊漢譯本以及古德的註疏及講記。《大乘起信論》的止觀修持是以「信」為出發點而論述的。在修行「信心」上,列舉四種即:信根本、信佛、信法及信僧。而此「信心」的中心是信根本的「真如」法。「止」是證入真如三昧,依於此可深入信心,繼之成就不退而位。為何只要修習「真如法」就可以成就不退之位呢?以及如何修學是本文的問題意識所在。根據本文的剖析,發現元曉法師註疏是以九住心詮釋修「止」。即修真如門,可得根本智;而以四慧行作「觀」,修生滅門,得後得智。真如門和生滅門是「真如」的一體兩面,故稱為止觀雙現。 《起信論》的修止法門是不依據觀呼吸、不淨觀、四大和六遍處,即不假外境,而直觀真如心。而且是能、所雙泯。依此三昧,可了知諸佛法身與眾生身是 平等無二的。是為法界一相。此名為「一行三昧」,或「一相三昧」。「真如」是「三味」的根本,表示可由此生出無量三昧。在「觀」的內容上是從無常、苦、無我、和不淨或是苦、集、滅、道的法相觀入手後,起大悲心,發四弘誓願,而勤俢自利利他行,由此助成真如三昧。 從「緣起」觀諸法自性是真如,不生不滅的,這是修止。即為真如門。而從「因果」觀知善惡業不失不壞,這是修觀,是稱「生滅門」。生滅的諸法皆是同一真如,別無自性,這就是一心雙運,也稱為「止觀雙運」。由此可對治凡夫不修善根和住著世間;以及二乘怖畏生死和不普渡眾生的過失,所以在修持上,止、觀是不可偏修的。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發現新、舊譯在有些地方是有差異性的。例如:在「法相觀」方面,舊譯是四念處;而新譯則為四聖諦。在修觀方面,舊譯云:「惟除坐時,專念於止,若餘一切,悉當觀察應作、不應作」。然而新譯曰:「行、住、坐、卧常勤觀察應作、不應作」。兩者是有很大的差別。筆者認為應依新譯。修習者可以隨時隨地不間斷的修習,較易修觀成就。另外筆者也提出「信」與「止觀」修行的相關性以及如何判別三昧正邪性的討論。筆者發現元曉和法藏兩位法師的註疏在判別正邪三昧方面是採取以定研磨、依本修治、及智慧觀察。類似打鑄真金的磨、打、燒。必須由實俢者親自去驗證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真如門」即「生滅門」的一行三昧修持信心。
|
ヒット数 | 713 |
作成日 | 2014.06.30 |
更新日期 | 2023.10.0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