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平燕紅 (著)
|
掲載誌 |
2015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2015 |
ページ | Q1 - Q10 |
出版者 | 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華嚴原人論》; 圭峰宗密; 《原人論發微錄》; 晉水淨源; 一真靈性 |
抄録 | 佛家和佛教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兩者在道德、行為、 倫理以及心性方面的互相影響可謂是強烈而巨大。儒家的中心以人為本,儒者一 生都在追求人生的本質,追求自己的理想價值,這是儒家最基礎、最值得關注的 哲學問題;相較而言,佛教的哲學思想並不局限於人本身,在浩瀚廣闊的佛學體 系中,世界萬物的本源才是已學僧人的最終極目標,其廣闊性、靈活性和包容性 顯然更甚前者。儒佛兩家的關係也成為古往今來學者探討的重點。唐代佛學大師 圭峰宗密的《原人論》是佛教與儒家關係探討的典型論著,與當時針鋒相對的社 會氛圍不同,宗密摒棄了成見與警惕,以佛教的真心來融攝包含儒家的人性,這 一會通的趨勢一直延續發展,到了宋代晉水淨源發展更甚,淨源的《原人論發微 錄》進一步發揚了宗密的融匯思想,努力會通佛教與儒家的不同,盡可能以佛教 嚴密的思辨性來獲得儒家的欣賞與認同,這也為失去思想界牛耳位置的佛教找到 了延續和發展的關鍵,成為佛教於不同社會階段在中國文化結構中的自我重新定 位的一種新方法,不斷地適應與發展成為佛教文化至今在中國文化中佔有一席之 地的必勝要訣。 |
目次 | 一、批判儒家的氣質人性論 Q-2 二、批評儒家的天命人性論 Q-4 三、儒佛會通的基礎——教化功能 Q-5 四、以佛教真心會通儒家人性论 Q-7 參考文獻 |
ヒット数 | 385 |
作成日 | 2016.05.05 |
更新日期 | 2023.07.1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