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唐君毅早期哲學與德意志觀念論=Tang Chun-i's Early Philosophy and German Idealism |
|
|
|
著者 |
賴賢宗 (著)=Lai, Shen-chon (au.)
|
掲載誌 |
鵝湖學誌=Legein semi-annual journal
|
巻号 | n.18 |
出版年月日 | 1997.06 |
ページ | 53 - 82 |
出版者 |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導論 55 第一節 青年唐君毅哲學的思想形成與1939 、1940 年的思想突破 57 1. 青年唐君毅的哲學突磁 57 2. 1939 、1940 年的思想突破中的青年唐君毅哲學的基本模型 58 第二節 論青年唐君毅哲學的思想形成與相關文獻的抉擇 60 1. 青年唐君毅哲學的思想形成 60 2. 中國哲學史稿文獻學的考察 65 第三節 青年唐君毅的思想突破中的對宋明新儒學三系的新詮和對於康德、費希特到黑格爾的思想發展的詮釋與轉化 66 1. 問題之綱要 66 2. 闡釋宋明理學三系(朱子與朱子之前、陸王及其後學、蕺山學)之發展 69 3. 特予詮釋蕺山學 70 4. 以應然、意識、存有三個面向詮釋宋明理學三系之根本特徵,並以之相通於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之德國理想主義之發展過程 73
|
キーワード | 唐君毅=Tang Chun-i; 德意志觀念論=German Idealism; 宋明理學; 當代中國哲學=Contempory Chinese Philosophy; 黑格爾=Hegel; New Confucianism |
抄録 | 唐先生在《道德自義的建立》這樣簡述了他的思想基本模型「著者思想主來源,在西方則取資於諸理想主義者,如康德、菲希特、黑格爾等爲多,然根本精神則爲東土先哲之教」,我在下文以對這個斷言的解釋釐清下列兩點:(1)唐君毅於1935年至1946年所把握的宋明理學三系之內在發展是甚麼,亦即唐先生所說的自己的思想的「根本精神」是甚麼,以及這個把握在唐先生思想中的形成史(2)唐君毅哲學與德意志觀念論的關係。本論文論述:(1)《道德自我的建立》的三個主要章節「道德的實踐」、「世界的肯定」和「精神的表現」其思想的深層表現了由「自律偷理學」發展到「強調能動性的主體哲學」,再到「絕對的精神」的三個哲學環節,繼而,這三個哲學環節,也進一步表現在(2)唐先生對宋明理學三系的哲學史發展的詮釋,和(3)唐先生對德意志觀念論哲學發展的反省,(1)、(2)、(3)這三方面都共同表現了前述的由「自律倫理學」發展到強調「能動性的主體哲學」,再到「精神在世界中的表現」的三個哲學環節。筆者認爲:這是青年唐君毅的思想的根本突破處,也是唐君毅哲學能作爲東西哲學溝通的橋樑的貢獻所在,本主闡明「青年唐君毅的思想突破中的對宋明新儒學三系的新詮和平行於此的對於康德、費希特到黑格爾的思想發展的詮釋與轉化」。對於《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論集》和《中國哲學史稿》的文獻學上的重要性,本主亦重新予以考察。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erman Idealism and new confucianism in the early philosophy of Tang Chun-i is tackled and the parallel between the three mo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Idealism and the new confucianism is examined: (1) On the one side there are the three mo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ant's ethics of ”Autonomie”, Fichte's philosophy of transendental ”Tathandlung” and Hegel's philosophy of ”Geist” (2) On the other side there are the three mo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u Hsi's (朱子) teaching of the Reason (理), Wang Yang-ming's (王陽明) ”Realization of liang-chih” (致良知) and Liu Tsung-chou's (劉宗周) doctrine of moral mind and practice and his critique of Wang Yang-ming. This paper try to explain: This parallel between German Idealism and new confucianism is the key of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early philosophy of Tang Chun-i.
|
ISSN | 10213732 (P) |
ヒット数 | 301 |
作成日 | 2020.09.1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