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李明書 (編撰)=Lee, Ming-Shu (Compile)
|
版 | 初版 |
出版年月日 | 2020.06.22 |
ページ | 400 |
出版者 | 經典雜誌出版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シリーズ | 高僧傳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現為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禪宗; 佛教修持 |
抄録 | 五祖弘忍讚歎神秀禪師「東山之法,盡在秀矣!」 日後更被尊為「三帝國師、兩京法主」。 然而,禪宗因「南宗」興起、「北宗」衰微, 導致神秀被視為較「頓悟」次等的法脈; 後人之傳說、戲劇,更往往將其扭曲為 心胸狹隘、為奠定自身地位而不擇手段…… 這一切,實是對神秀禪師的嚴重誤解與偏見! 本書將藉由對史實的考證, 還神秀禪師一「本來面目」! |
目次 |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一 我讀《神秀禪師──北宗禪之祖》 楊惠南 推薦序二 所有的修行,本質上都是工夫 溫金玉 編撰者序 重尋神秀大師的法跡
【示現】 第一章 隋末離亂,少年出家 學究精博,探《易》道,味黃老及諸經傳,自三古微賾,靡不洞習。二十受具戒,而銳志律儀,漸修定慧。 清慧敏悟,童年即有成德 黎庶塗炭,少年熒陽請糧 遊方參學,出家為僧
第二章 東山之法,盡在秀矣 服勤六年,不捨晝夜。大師(弘忍)歎曰:「東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並坐。於是涕辭而去,退藏於密。 初唐排佛 東山求法,樵汲自役 東山之法,盡在秀矣 佛性無南北:師弟惠能 「勿使惹塵埃」與「何處惹塵埃」 分頭弘化,退藏於密
第三章 退藏於密,「威秀」之謎 後隨遷適(謫),潛為白衣,或在荊州天居寺,十所年,時人不能測。 浙江之亂,波及佛門 拜俗爭議,「威秀」登場 「威秀」之謎 潛藏荊州,後歸玉泉
第四章 玉泉弘法,名聲日著 自如禪師滅後,學徒不遠千里,歸我法壇,遂開善誘,隨機弘濟,天下志學,莫不望會。 玉泉開法,學來如市 融通天台、弘傳《楞伽》 武后執政,尊崇佛教 趺坐覲君,肩輿上殿
第五章 兩京法主,三帝國師 時王公以下及京都士庶,聞風爭來謁見,望塵拜伏,日以萬數。 稟承東山法門 攝「念佛」於觀心 望塵拜伏,日以萬數 帝師傳說 未能歸山,天宮寺圓寂 身後殊榮
第六章 大通身後,南北之爭 二公之心,如月如日;四方無雲,當空而出。 三乘同軌,萬法斯一;南北分宗,亦言之失。 普寂統攝禪門 神會北上 滑臺辯法 南北互爭正統 安史亂後,北宗漸衰
【影響】 壹.神秀的相關著述 知門戶者,豈慮難成?識關津者,何憂不達? 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在須臾,何煩皓首? 《觀心論》 《大乘無生方便門》 〈大通和尚七禮文〉 〈秀和尚勸善文〉
貳.神秀的主要思想 心是眾善之源,心為萬德之主,涅槃常樂,由真心生,三界輪迴亦從心起。心是出世之門戶,心是解脫之關津;知門戶者,豈慮難入?識關津者,何憂不通? 心者,萬法之根本 「淨心」與「染心」 觀心看淨、不住萬境 「觀心」一法,總攝諸法 對惠能批評的再思考 「指事問義」的禪風 神秀的菩薩戒 《大乘無生方便門》中的「五方便」
參.神秀之弟子及法脈傳承 天下坐禪人,歎四箇(個)法師曰:「法山淨,法海清,法鏡朗,法燈明。宴坐名山,澄神邃谷;德冥性海,行茂禪林;清淨無為,蕭然獨步;禪燈默照,學者皆證佛心也。」 嵩山普寂 一行禪師 新羅神行 瓦官道璿 叡山最澄 西京義福 嵩山敬賢 北宗禪在西藏
附錄 神秀禪師年譜 參考資料 |
ISBN | 9789869896818 (軟精裝) |
ヒット数 | 455 |
作成日 | 2020.09.16 |
更新日期 | 2020.09.1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