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台灣高等教育下「佛教教育」的挑戰與展望 ── 以法鼓佛教學系為例=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Buddhist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Department of Buddhist Studies,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
|
|
|
著者 |
鄧偉仁 (著)=Teng, Wei-jen (au.)
|
掲載誌 |
玄奘佛學研究=Hsuan Chuang Journal of Buddhism Studies
|
巻号 | n.34 |
出版年月日 | 2020.10.10 |
ページ | 99 - 148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ird.hcu.edu.tw/front/bin/home.phtml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佛教與台灣當代高等教育 |
キーワード | 台灣現代佛教教育=Taiwan’s modern Buddhist Education; 佛教學=Buddhis Studies; 佛教學系=Department of Buddhist Studies; 法鼓文理學院=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漢傳佛教= Chinese Buddhism |
抄録 | 本文主要探討做為台灣高等教育體制下「佛教教育」的教育目標,其發展趨勢與特色、挑戰以及未來展望。從世界佛學學術史的角度來看,現代高等教育體制下的「佛教學」的開展始於十九世紀的歐州與北美州的大學,從而也影響了接下來二十世紀在亞洲的現代大學開始發展的「佛教學」。影響的面向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課題以及學術意識形態。尤其明顯的是,歐美早期的「佛教學」延續啟蒙運動的科學理性精神,強調客觀的實證主義,以嚴謹的文獻學以及義理研究為主的學術研究樣態,在全球化的脈絡下,影響了佛教發源地與深具佛教傳統的亞洲地區的現代佛教教育。 本文想探討的議題是:以學術為導向的西方佛教學,在承載佛教傳統的亞洲脈絡下產生什麼影響、變化以及挑戰,另一方面後者相對於西方的佛教學,又能有什麼特色、優勢、契機?在這個議題框架下,為了有更具體而聚焦的探討,本文將以法鼓「佛教學系」的教學沿革與現況以及契機與挑戰來思考未來華人佛教研究與教育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與機會。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Buddhist education” or “Buddhist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Taiwan’s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 discussing its institutional natur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s. “Buddhist Studies” as an academic field of study was evolved in the West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Since then, it helped to create Buddhist Studies in the East in which the religion largely weaves into the fabric of the belief system of the people. In particular, the 19th-century European Buddhist Studies embedded the Enlightenment’s scientific outlook, was characterized by positivist philology. Henceforth, the issues to b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concern with the impact, changes, and challenges by the Western academic scholarship on the Buddhist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s the latter could be expected to develop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Buddhist educat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more focused and concrete discussions the analysis will mainly base on the case study of Buddhist Study Department of the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
目次 | 一﹑前言 103 二、佛教教育的範疇、學科、對象與內涵 104 (一)「佛教」、「佛法」、「佛學」與「學佛」 104 1. 佛教 105 2. 佛法 105 3. 佛學 105 4. 學佛 105 (二)做為「佛教研究」這一門學科的佛教教育 106 1. 哲學系所 108 2. 歷史學系所 108 3. 文學系所 109 4. 人類學 109 5. 社會學 109 6. 區域研究 109 (三)經教 pariyatti、證悟 paTivedha 與實踐 paTipatti 111 三、「法鼓佛教學系」教學沿革與挑戰 114 (一)「法鼓佛教學系」:台灣「佛教研修學院」之設立 114 (二)「法鼓佛教學系」的教學傳承:「中華佛學研究所」 116 (三)「法鼓佛教學系」課程規劃現況與侷限 118 1. 碩、博士班佛學專業課程 118 2. 109 學年度學士班佛學專業課程 121 3. 行門課程 121 四、「法鼓佛教學系」教學研究之優勢與展望 122 (一)「法鼓佛教學系」佛學教育的優勢 122 1. 獨立學系 123 2. 原典語言的強調 123 3. 跨學科佛學資訊教學與研究 123 4. 宗教實踐 ──「行門」教育 124 5. 「跨界」的研究與應用佛教 125 (一)「法鼓佛教學系」佛學教育的挑戰或問題 125 1. 獨立系所的缺陷 125 2. 強調「原典語言」的弔詭 126 3. 「行門課程」面對「規範」(normative)問題 126 4. 佛學與科學、學術與應用的問題 127 五、結論 128 |
ISSN | 18133649 (P) |
ヒット数 | 387 |
作成日 | 2021.01.1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