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第一卷):從當代臺灣本土觀察視野的研究開展及其綜合性解說=Four Centuries of Criticism in Zen Buddhism of East Asia : A Study of its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Taiwan |
|
|
|
著者 |
江燦騰 (著)
|
版 | 初版 |
出版年月日 | 2021.03.18 |
ページ | 426 |
出版者 |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eculture.com.tw/index.jsp
|
出版地 | 臺灣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書剖析有關近四百年來,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形成史,包括各階段時代的歷史社會基礎,以及作為各階段時代的主要批判禪學知識學發展的類型,或其具有代表性知識社群及其具代表性個別人物。 本書主張,現代批判禪學思想本身的論述,其實是關於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詮釋學、或現代批判禪學思想變革史的歷史社會知識學論述,而非東亞所有傳統或現代流行的禪修方法論介紹。 因此本書本質上,就具有批判的歷時性又兼具共時性兩者的──從傳統末期到當代臺灣本土──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形成史的新詮釋性質。 |
目次 | 一部溫故知新的批判禪學思想著作:略論江著從明末「社會禪」到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相關歷程/張崑將 序江著《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一書的理性批判詮釋學/劉宇光 致謝辭
本書導言 一、本書並非什麼?及其為何不是? 二、本書是什麼?為何是?以及如何做? 三、有關本書的自我學術定位及其詮釋體系的綜合概要解說 四、本書詮釋系的各章節概要提示
第一章 東亞傳統後期禪學知識論大變革的社會基礎:促成明末禪僧對於正法抉擇大爭辯的現實歷程溯源 一、前言 二、《慨古錄》所見的明末叢林諸問題 三、關於叢林本身之弊端者 四、明代佛教變革因素的解析(上) ─政經交互逆轉下的積累病源 五、明代佛教變革因素的解析(中) 六、明代佛教變革因素的解析(下) 七、結論:明末佛教僧團改革與禪學思想變革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取向
第二章 明末傳統華嚴禪學知識論與佛教邏輯的大爭辯(上篇) 一、德清與〈物不遷論〉爭辯的關聯性 二、鎮澄與〈物不遷論〉爭辯的關聯性 三、異議者鎮澄的觀點分析 四、鎮澄異議觀點的如來藏思想特質
第三章 明末傳統華嚴禪學知識論與佛教邏輯的大爭辯(下篇) 一、前期經驗派各家反鎮澄的意見及其自辯的內容考察 二、後期爭論諸家意見的考察 三、〈物不遷論〉爭辯對明末叢林及其禪學思想改革的意義
第四章 過渡階段:大清帝國時期臺灣新竹地區漢族傳統佛教與齋教三派 一、相關問題及其透視方法學的提出 二、清代新竹在地漢族佛教的發展與轉型概述 三、結論與討論
第五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新佛教開展的歷史社會基礎:日臺宗教同化的困境對於臺灣現代批判禪思想發展的相關衝擊歷程 一、「西來庵事件」爆發前的佛教發展 二、「西來庵事件」爆發後的佛教發展
第六章 戰前東亞現代禪學思想西傳的先驅性著作:關於忽滑谷快天著《武士的宗教:中國與日本的禪學》的學術史溯源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二、歷史的初步追溯:其成書年代及其周邊研究檢討 三、歷史的解答之一:書是如何被寫或被譯?以及如何理解?從《武士的宗教》出版之前的日本武士道相關既有著作為探討中心 四、歷史的解答之二:書是如何被寫或被譯?以及如何理解?從既有禪歷史哲學詮釋體系著作,來探討其與忽滑谷快天書中的「中日禪宗哲學及其學科」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五、歷史的解答之三:書是如何被寫或被譯?以及如何理解?《武士的宗教》一書中的批判禪宗哲學及其與時代思潮的相關性解析 六、有關《武士的宗教》全書中的批判禪思想真相:從學術史溯源的發現到其詮釋學的時代特徵解讀 七、結論與討論
第七章 戰前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日華交涉及其衝擊與爭辯:從忽滑谷快天的批判禪學到胡適禪學思想研究的溯源與擴散激盪 一、初期的胡適禪學研究與忽滑谷快天相關的再檢討 二、初期在大陸學界的衝擊與回應 三、中期在大陸學界的衝擊與回應 |
ISBN | 9789577112019 (平裝) |
ヒット数 | 368 |
作成日 | 2021.05.14 |
更新日期 | 2021.05.1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