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林益丞
|
掲載誌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2018
|
出版年月日 | 2018 |
ページ | 1 - 13 |
出版者 | 華嚴蓮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uayencollege.org/index.php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解深密經; 華嚴經; 十地; 慧學增上 |
抄録 | 菩薩道十地是大乘佛教對於修行次第的描述,較具代表性的經典如《華嚴經.十地品》,或如唯識行派的《解深密經》卷 3〈分別瑜伽品第六〉、卷 4〈地波羅密多品第七〉、《瑜伽師地論》卷 78〈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七〉與《攝大乘論》卷下〈彼修差別分第六〉,都有對應菩薩十地的內容。此外,尚有不少大乘經論對於地地應修、所斷、可證都有或詳或略的描述。 以《解深密經》而言,經中展現菩薩十地的修學內容正好是「戒定慧三學」的架構,二地為「戒學增上」,三地係「定學增上」,從第四地以上則是「慧學增上」,且後後勝於前前。其中,第四到第六地所學分別是「三十七道品」、「四聖諦」與「十二因緣」。然而,三組概念在初期佛教中應無必然的次第,但既然《解深密經》認為各地學習的內容後後勝於前前,或許三組概念蘊藏某些關聯。 根據《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大毘婆沙論》與澄觀《華嚴經疏》等經論,吾人或許可說:菩薩道的學習本就是一條漫漫長路,其中包含(一)不斷突破自我到消融自我以及(二)持續濟度眾生兩大功課。為了完成此兩項功課,菩薩必須累積各式資糧、學習各種法門,「三十七道品」便是作為學習「四諦」的先備條件。而為了度化有情,菩薩也必須了解一切含識以何原因流轉不息,又該以何手段止息輪迴,於是菩薩必須深入觀察「緣起」。或許這就是四到六地依次學習道品、四諦與緣起的原因了。 |
目次 | 摘要 1 壹、前言 2 貳、從道品到四諦 3 參、從四諦到緣起 8 一、 基於大悲學習緣起 8 二、 斷染淨執學習緣起 9 肆、結論 12 參考書目 13 |
ヒット数 | 190 |
作成日 | 2021.08.0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