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從梵漢對勘看早期般若經“法身”思想的發展=Thought of Dharma Body in the Early Prajnaparamita Sut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Collation of Sanskrit and Chinese |
|
|
|
著者 |
趙文 (著)=Zhao, Wen (au.)
|
掲載誌 |
世界宗教文化=The Religious Cultures in the World
|
巻号 | n.3 |
出版年月日 | 2020 |
ページ | 131 - 138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iwr.cass.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哲學院講師。 |
キーワード | 法身; 《般若經》; 法性; 緣起 |
抄録 | 印度大乘佛教中流行的"法身"概念,在早期部派佛教文獻中并不多見。本文通過對般若文獻不同版本的考察發現,"法身"是由見佛語境下的"法"或"法性"發展而來的,而在早期部派佛教中,"見法即見佛"的觀念即已十分流行——這里的"法",指的是佛陀所宣說的"緣起"。"法身"概念的最初成立,是借助kāya一詞的雙關含義:既有"身"的涵義,也意指"集合"。這樣,若稱"法的集合",內涵上與"見法即見佛"中的"法"并無差異,但若同時指稱"法身",則引入了實指的身體之觀念。 |
目次 | 一、早期部派佛教文獻中的“法身” 131
二、小品般若文獻中的“法身” 132
三、大品般若文獻中的“法性”與“法身” 133 (一)平行文本中的“法性”(dharmatā)與“法身”(dharmakāya) 133 (二)《放光經》中唯一的“法身”再考 134
四、《金剛經》中的見佛“法身” 135
五、從“法”“法性”到“法身”的嬗變 135 (一)見佛語境中的“法”或“法性”到“法身”之轉變 136 (二)kāya 的多義性與“法性”到“法身”的轉變 137 (三)見佛語境中的色身與法身 137
結論 138 |
ISSN | 10076255 (P) |
ヒット数 | 369 |
作成日 | 2021.12.28 |
更新日期 | 2024.03.1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