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黃運喜
|
掲載誌 |
竹塹文獻
|
巻号 | v.38 |
出版年月日 | 2007.04 |
出版者 | 新竹市文化局 |
出版サイト |
https://culture.hccg.gov.tw/ch/index.jsp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其他=Others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39&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
抄録 | 靈隱寺為新竹名剎,位於青草湖畔,原稱「感化堂」,俗稱「孔明廟」,日本統治時期「靈隱寺」與「感化堂」之名稱並存。民國59年寺方將前殿「感化堂」拆除改建,現已少有人知。「感化堂」最早文字為舉人鄭家珍大正14年所記,指出感化堂的建造是因神明示兆,以諸葛孔明為主祀,配祀釋迦摩尼佛。《南瀛佛教》記其後來發展:鄭保真得到諸葛武侯的指示,擇定現址後,得到另五人發起,1924年興建前殿,即「感化堂」;1926年籌建靈壽塔,此後香火旺盛,再增築後殿及左廂,後殿命名為「靈隱寺」。開山主持為翁妙全尼師,圓寂後由鄭保真以建廟有功接掌。1933年起由日僧佐久間尚孝主持,直到日本戰敗離台,二次大戰後先後由一法法師、無上法師接任,現在的靈隱寺大殿重建於六十九年,現任主持為明宗法師。日本統治時期寺院齋堂屬性的分際並不如現代嚴格,許多寺院在功能上存在齋堂的屬性,感化堂非特例。西來庵事件後,齋堂受到政策及日僧弘法的影響,大多被佛教收編,齋友有的接受法教講習,有的直接出家受戒成為佛教僧侶,齋堂也順理成章改為佛寺。靈隱寺從齋堂屬性轉向佛寺的關鍵人物是釋無上。無上法師才華橫溢,與斌宗法師並列竹塹城二大師僧。 |
ISSN | 10287329 |
ヒット数 | 169 |
作成日 | 2022.10.07 |
更新日期 | 2022.10.0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