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釋穎融 (著)
|
掲載誌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7屆)
|
出版年月日 | 2016.09 |
ページ | (B9 - 1) - (B9 - 10) |
出版者 | 福嚴佛學院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uyan.org.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
キーワード | 阿含經; 老比丘; 老人; 大迦葉; 阿那律 |
抄録 | 目前社會少子化,且社會人口結構有倒金字塔之情況,亦為銀髮族愈來愈多,關懷老人的議題,似乎愈來愈受到注意。學者傅立葉於 2009 年提出〈對目前政府推動長期照護保險政策的看法〉,可見若要照護老年人可考慮保險制度補缺空,強化社會結構,為政府之社會福利之一環。然而老年之年齡因時代不同而有異,加上現代醫療進步,提高了老年年齡,因而我們更要重視老化所帶來之問題。年輕一代除了要照顧好自己外,如有多餘能力可為社會做些貢獻。 現今我們的社會有在家眾及出家眾,關懷「老人」及「老僧眾」,若能隨分隨力的話,就能為社會或僧團盡點心力。從查詢宗教老人學相關資料,希望以此議題作為探討,試著從約二千六百年左右前,佛陀度化憍陳如比丘等五人始建立僧團,僧團人數陸續增且老少皆有,佛陀以身作則關懷照顧老病比丘,展現慈悲,為後世留下典範。從初期佛教的經典《阿含經》略探初期佛教僧團生活,可以體會佛陀對老比丘及病比丘的關懷。如希望修頭陀行大迦葉尊者,回到僧團互相照應,雖大迦葉尊者至佛入滅後始回到僧團,但可看佛陀對老比丘的照顧。亦為眼盲阿那律比丘穿針引線,並照護病重比丘,俟佛陀漸老後,有阿難在旁當侍者,佛陀示現即使是聖者亦要面對色身的老化,需要侍者在旁照護。 佛陀於初期佛教以四聖諦說明真理,面對世間自然法則-生老病死,以積極觀面對今生老病之問題,並解決來世老之問題,就是不要再生。政府機構或民間團體(包括宗教團體)對老弱的關懷,為社會帶來較溫馨之一面。佛陀慈悲的關懷老病比丘,影響迄今之僧團,如元亨寺有如意寮照顧老病僧眾等。社會上因醫療與科技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壽命,安養機構或社區照護醫療團隊應時代需要而成立,就如台大金山分院黃勝堅院長,成立居家關懷團隊,有菩薩濟世之精神。雖任何人都不想老,但終究還是要面對老,既然老就有病及死任誰都不可免。如何將小愛提昇為慈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懷有緣的老人,學習佛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奉獻有限的生命,將《阿含經》初期佛教「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之精神,勇敢面對生命的自然現象,不執著色身,而能體踐佛陀大乘菩薩道精神。 |
目次 | 一、前言 B9-2 二、何謂「老人」、「長老比丘」、「老和尚」的意涵?從《阿含經》中探討起 B9-2 三、佛陀教化關懷「老者」或「病人」 B9-5 四、如何學習將佛陀關懷老比丘應用在生活中? B9-7 五、台灣安養機構及居家安寧照護,醫護團隊關懷老病者 B9-8 六、從關懷老人起自利利他,提升精神層面 B9-9 七、結論 B9-9 參考文獻 B9-10
|
ヒット数 | 421 |
作成日 | 2022.10.26 |
更新日期 | 2023.09.2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