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佛法三百問第二集
著者 藍傳盛 (著)
初版;上冊
出版年月日2023.02.01
ページ448
出版者白象文化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elephantwhite.com.tw/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書籍=Book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藍傳盛於一九五四年生,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曾任高雄醫學院內科學講師,現任藍傳盛診所院長、高雄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總會輔導理事長。
曾任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高雄市高醫校友醫師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監事、台灣家庭醫學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公餘之暇,獵涉佛學凡二十年,對佛學研究興趣盎然,每每佛書一卷在手,終日啃讀。對佛教各宗均有深入獵涉,本書即對佛教各宗作深入簡出之介紹及探討。
キーワード佛教; 佛法; 問題集
抄録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延續第一集,內容更為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充實的概念。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尚未付梓),分別列出300問、167問、133問,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本冊主要內容包括如下,一書在握,不僅搜讀方便,並且可快速進入佛法中心領域,了解印度與中國佛法之概要。

●印度各時期之佛學
‧小乘、大乘。
‧大乘三大系:中觀、唯識、如來藏。

●中國各時期之佛學
‧東漢魏晉佛學:涅槃宗、成實宗。
‧南北朝佛教:毘曇宗、俱舍宗、地論宗、攝論宗、中國唯識宗。
目次序言

小乘(1-10問)
1.根本佛教與原始佛教是什麼?
2.舍利和塔、寺廟的起源?
3.印度佛教文化有哪些特色?
4.什麼是緣起、十二因緣、業力與惑?
5.什麼是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
6.什麼是無常、無我?
7.什麼是中道思想?
8.小乘佛教如何變遷?
9.什麼是南傳佛教文化的特色?
10.什麼是部派佛教及其分裂原因?

小乘(11-15問)
11.部派佛教有幾個部派?
12.各部派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各派爭論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3.阿含經有幾種?
14.印度小乘經典除阿含經外,還有哪些著名經典?
15.什麼叫三藏、大藏經、九分教、十二品經、石經?

小乘(16-26問)
16.什麼是四大部派?
17.四部(有部、經部、唯識、中觀)有何不同?
18.中觀應成派及自續派有何不同?中觀自續派隨經量行及隨瑜伽行有何不同?
19.什麼是有形相唯識學認識論及無形相唯識學認識論?
20.中國佛教宗派中之小乘有哪些?
21.法藏之五教十宗判教中所指小乘六宗有哪些?
22.什麼是四攝法、四無量心、四弘誓願與六和敬?七眾與戒律?
23.什麼是聲聞四果與四聖諦?什麼是緣覺與十二因緣?
24.六道輪迴是什麼?
25.十善業道是什麼?
26.什麼是五濁惡世、無間地獄與閻羅王?

大乘(27-33問)
27.大乘思想的源流及成因是什麼?
28.大乘的經典有哪些?
29.中國大乘與印度大乘有不同嗎?
30.印度初後期大乘有什麼不同?
31.顯乘與密乘有什麼不同嗎?
32.中國各時期的大乘有不同嗎?
33.中國大乘有幾宗?

大乘(34-39問)
34.大乘與小乘有什麼不同?
35.宗密之性宗(如來藏系)與相宗(唯識系)有什麼不同?
36.宗密之性宗(如來藏)與空宗(般若)有什麼不同?
37.各宗的空性有不同嗎?
38.各宗的真俗二諦有不同嗎?
39.各宗的緣起有不同嗎?

大乘(40-44問)
40.各宗的佛性有不同嗎?
41.各宗的佛身有不同嗎?
42.各宗的淨土有不同嗎?
43.各宗的判教有不同嗎?
44.各種大乘可以混合修持嗎?

印度大乘佛學三大系:中觀、唯識、如來藏

中觀、般若(45-62問)
45.般若思想是什麼?
46.阿含之空與阿毘曇之空有不同嗎?
47.龍樹的空與八不是什麼?
48.空與中道有不同嗎?
49.什麼是空用、空性、空義?
50.龍樹迴諍論的空與量為何?
51.金剛經與心經說些什麼?
52.中觀思想及中論的四句是什麼?
53.印度中觀及中國中觀的歷史為何?
54.印度中觀的時期及派別為何?
55.西藏佛教的中觀思想為何?
56.宗喀巴之中觀思想為何?
57.中觀與唯識之關係如何?
58.中觀與如來藏之關係如何?
59.蓮華戒與摩訶衍的見解有不同嗎?
60.中觀如何修行?及對於涅槃及佛色身的看法為何?
61.中觀的因明及量為何?
62.中觀的我、無我、及二諦是什麼?

唯識(63-69問)
63.唯識學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及中國八宗之關係?
64.什麼是解深密經、攝大乘論、瑜伽師地論與成唯識論的心識說?
65.印度瑜伽行派之發源、萌芽、長成、及建立與弘傳,與中國唯識宗之建立、宏傳與實踐為何?
66.西藏之唯識學有何特色?
67.有相唯識與無相唯識有何不同?
68.唯識與中觀的關係為何?
69.唯識與如來藏的關係為何?

如來藏(70-74問)
70.如來藏思想是什麼?
71.如來藏系有哪些經典?
72.如來藏思想的起源及心性本淨說如何形成?
73.印度如來藏說如何孕育、完成及如來藏在中國如何宏傳?
74.中國八宗與如來藏之關連?

如來藏(75-79問)
75.如來藏學派與瑜伽行派及中觀學派之關係為何?
76.如來藏與佛性、真如有不同嗎?如來藏如何現起?
77.華嚴經、如來藏經、楞伽經、勝䯹經、涅槃經等之大綱為何?
78.大法鼓經、不增不減經及央掘摩羅經、無上依經等之大綱為何?
79.佛性論、大乘起信論及寶性論之大綱為何?

中國各時期之佛學

東漢魏晉佛學(80-92問)
80.東漢時代,安世高、支婁迦讖譯出什麼經?
81.魏晉時代的西僧譯經師有哪些人?
82.東晉、五胡十六國時代的佛教為何?
83.鳩摩羅什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84.僧肇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東晉佛學(西元三一七-四二○年)
85.帛尸梨蜜多羅和咒術經典的流行是什麼?
86.什麼是竺道潛和支遁(支道林)的清談及玄學性貴族佛教?
87.慧遠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88.道生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89.曇無讖什麼時候翻譯涅槃經?
90.佛陀跋陀羅什麼時候翻譯華嚴經?
91.西行求法的取經僧有哪些?
92.「清淨的三聖化現說」是什麼?

南北朝時代(93-96問)
93.南北朝時代的譯經、重大事件及形成的宗派有哪些?

涅槃宗(94-96問)
94.涅槃宗的源流及宗義是什麼?
95.大般涅槃經大綱是什麼?
96.涅槃宗的佛性義是什麼?

成實宗(97-107問)
97.成實宗的源流為何?
98.成實宗的教義是什麼?
99.什麼是八十四法?
100.成實宗的我法二空觀是什麼?
101.人法二空、真俗二諦、四聖諦是什麼?
102.成實論的佛性思想為何?
103.成實宗聲聞四果所斷的見思惑有哪些?
104.什麼是俱生法執?
105.修行位階有哪些?
106.成就果德是什麼?
107.成實宗是小乘或大乘?

南北朝佛教(108-149問)

毘曇宗(108-116問)
108.毘曇宗的源流為何?
109.雜阿毘曇心論的大綱是什麼?
110.五位法是什麼?
111.什麼是輪迴說?
112.什麼是五位實有、三世實有?
113.什麼是六因、四緣、五果?
114.煩惱、五業及四有為何?
115.如何修行及解脫?
116.毘曇宗的佛性思想是什麼?

俱舍宗(117-133問)
117.俱舍宗的源流為何?
118.俱舍宗的根本學說是什麼?
119.俱舍論之組織大綱為何?
120.什麼是七十五法?
121.什麼是三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122.什麼是諸義門分別?
123.什麼是四諦十六行相?
124.四生四有、十二緣起、六因四緣五果是什麼?
125.什麼是有漏因果與無漏因果?
126.什麼是法體恒有論、三世實有?
127.什麼是隨眠論(本惑與隨惑、見惑與修惑、煩惱的種類)?
128.什麼是業感論?
129.修行位階為何?
130.諸智有哪些種類及其果德?
131.諸定有哪些種類及其果德?
132.二種涅槃是什麼?
133.本宗的破我論為何?

地論宗(134-140問)
134.地論宗的源流為何?
135.十地經論的大綱為何?
136.地論宗南北道派有何不同?
137.淨影慧遠的地論宗思想為何?
138.地論宗的日後影響為何?
139.地論宗的佛性思想為何?
140.如何修持地論宗?

攝論宗(141-149問)
141.攝論宗的源流為何?
142.攝論宗的宗義為何?
143.真諦三藏的佛學思想為何?
144.攝大乘論的大綱為何?
145.攝論宗的心識說為何?
146.世親、安慧、真諦的心識說有何不同?
147.世親的「佛性論」大綱為何?
148.真諦的佛性觀為何?
149.地論、攝論、唯識之異同?

中國唯識宗(150-161問)
150.中國隋唐時代的佛教發展情形為何?
151.中國之唯識學派的形成過程為何?
152.什麼是「唯識二十論」及「唯識三十頌」的唯識相、唯識性及唯識位?
153.唯識的五性說為何?
154.有相唯識與無相唯識有何不同?
155.陳那的集量論大綱為何?
156.唯識與中觀及唯識與如來藏,如何合流?
157.寂護、蓮華戒與寶作寂之佛學思想有何不同?
158.唯識宗的經論有哪些?
159.解深密經的大綱為何?
160.瑜伽師地論的大綱為何?
161.成唯識論的大綱為何?

中國唯識宗(162-167問)
162.唯識說的基本哲學理論是什麼?攝大乘論、地論及大乘起信論之唯識觀有何不同?
163.無著、世親及護法三師之異同?
164.護法與安慧的理論有何不同?
165.唯識如何修持?
ISBN9786267253410 (平裝)
ヒット数64
作成日2023.07.06
更新日期2023.07.06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674969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