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楞嚴經正脈疏》「十番顯見」之研究(上)
著者 黃琛傑 (著)
初版
出版年月日2013.03
ページ196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huamulan.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シリーズ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十六編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20
資料の種類書籍=Book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黃琛傑,臺灣宜蘭人。國立臺北工專五年制電機工程科畢業,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曾任中國技術學院與致理技術學院兼任講師。研究方向以漢傳佛教為主,碩士論文為《永明延壽思想中的禪與淨》,並已發表數篇有關《楞嚴經》的研究論文:〈有關《楞嚴經》研究的一個反省〉2008 年,〈《楞嚴經》詮釋史上的一個問題〉2009 年,〈論交光真鑑對於《楞嚴經》「八還辨見」說的看法〉2011 年,〈試析交光
真鑑對於《楞嚴經會解》中「破妄見」之說的批評〉2011 年。
キーワード密教部; 研究考訂
抄録晚明時期,為中國《楞嚴經》詮釋史上注疏數量最多的時期,同時,也是紛爭最為劇烈的時期。掀起這場紛爭的關鍵性人物,便是明萬曆年間的交光真鑑法師。真鑑因為不滿當時已流行二百餘年,由元代天如惟則會集唐、宋九家注疏而成的《楞嚴經會解》的詮釋,而另行撰作了《楞嚴經正脉疏》。其中最大的衝突點,便在於真鑑所獨創的「十番顯見」的新詮釋。由這項詮釋上的衝突所引起的法義上的激烈爭論,自真鑑提出後,綿延至民國時期而未止。
關於這場詮釋衝突,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僅止於認識到其足為考察晚明時期佛教思想史的新視角,至於具體的議題以及所牽涉到的宗派,則尚未有人進行深入的探究。本論文之作,正是銜接了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而予以推進深入,具體地聚焦到探究這場詮釋衝突的引爆者 —— 交光真鑑,由其所自述之「大異舊說」的「判科」與「釋義」兩大方面,來詳加考察其所獨創的「十番顯見」之新詮釋,抉發出其新說之精義所在,並藉由兼論與其所極為抨擊的《楞嚴經會解》的比較,來釐清真鑑新說的不同之處。
研究結果顯示,在「判科」方面,真鑑所提出的「十番顯見」的科判,相較於唐、宋注疏中的科判,或是《會解》中的「隱結構」,都顯得更為扼要清晰,並且突出了其「顯見」的主題。而對於「十番顯見」在其整體經文詮釋中的定位,除了以科判的方式來呈現外,更深入全經的義理結構,分別由「宗趣通別」與「入道方便」的角度來多方定位,可說是以多重結構的定位來豐富「十番顯見」的意涵。而其所以會有如此的研究成果,關鍵是在於其在方法學上的
轉向與建立。由《會解》會集諸家之說並附以己意的詮釋方式,轉為有意識地將前人原本作為一般方法論的科判,提升為特殊方法論,並建立了有關科判的方法學。然而,這樣的作法,固然能得出超越前人的創見,卻也不免有結構優先於主體,以及共時性優先於貫時性的疑慮產生,關於這部分,本論文也嘗試提出反省。
在「釋意」方面,本論文指出,真鑑在有關「十番顯見」的詮釋進路上,一改《會解》以破妄為主的詮釋進路,以及破顯並存的詮釋方式,而是單提「正脉」,以顯真為主,並由其顯真的進路來辯破《會解》與彰顯己說。此外,除了揭示出「十番顯見」是以「顯見性」為核心要義外,真鑑還進一步指出了「十番顯見」是對於真心的正面揭露,證成了十番所言之見性通於後之如來藏性,為本經特重之「本修因」,可說是以一「根性」來貫通了全經之前悟與後修。而真鑑對於「十番顯見」最重要的發明,則在於提出了「捨識從根」之說。其大別於《會解》所主張的天台止觀的修法,而指出「捨識從根」而修才是本經所言之真性定 —— 楞嚴大定,並獨家深入發明了「捨識從根」即為《法華經》所言之實教、佛知見,以及為禪宗所言之「直指人心」等主張,可說是大有功於《楞嚴》奧義之闡發。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14
壹、題目與「十番顯見」相同或相近的研究 14
一、胡健財〈從《楞嚴經》「十番辨見」試論真心之體認〉 15
二、胡健財〈《楞嚴經正脉疏》「指見是心」詮釋意涵之探析〉 18
三、釋常海〈《楞嚴經》見性思想探微──《楞嚴經》系列研究之二〉19
貳、涉及「十番顯見」的研究 20
一、李治華《《楞嚴經》哲學之研究》20
二、張成鈞《《楞嚴經》中身心關係之探究》21
三、熊師琬〈《楞嚴經》思想之特色──富有文學與哲學價值〉23
四、黃明儀《《楞嚴經》緣起觀之研究》24
參、其餘有關《楞嚴經》的研究 24
第三節 研究策略、範圍與方法 27
壹、研究策略與範圍 27
貳、研究方法 28
第四節 交光真鑑的生平及其著作簡介──兼介惟則與《會解》 30
壹、交光真鑑的生平簡介 30
貳、交光真鑑的著作簡介 35
參、簡介惟則與《會解》 43
第二章 《正脉疏》「十番顯見」的結構與脈絡的探討 45
第一節 《正脉疏》「十番顯見」的結構特色 46
壹、《會解》及其所徵引諸師的結構方式 46
一、《會解》所徵引諸師的結構方式 47
(一)惟慤的結構方式 47
(二)子璿的結構方式 49
(三)仁岳的結構方式 51
(四)戒環的結構方式 53
二、《會解》的隱結構 56
貳、《正脉疏》獨標「顯見」的結構方式 59
一、「十番顯見」的結構與層次 59
二、「巧取」《合論》之說的考察 64
第二節 「十番顯見」在全經結構中的定位 67
壹、就全經判科而言的定位 68
貳、就全經「宗趣通別」而言的定位 75
參、就「入道方便」而言的定位 77
第三節 關於重視結構一事的探討 78
壹、「十門分別」的詮釋方法 79
貳、特重經文結構的詮釋方法 82
一、科判重要性之簡介 82
二、方法學的轉向與建立:特重語脉與科判 83
(一)獨標「正脉」,特重語脉 84
(二)建立有關科判的方法學 90
參、對於以結構為方法的反省 94
一、結構優先於主體的反省 94
二、共時性優先的反省 98
第三章 有關「十番顯見」詮釋進路的探討 101
第一節 《正脉疏》單提「正脉」,以顯真為主的詮釋進路 101
壹、顯真主題的確立──首番的「指見是心」 102
貳、顯真主題的集中發明──由二番的「示
見不動」至十番的「顯見離見」 108
參、顯真主題的延續發揮──「十番顯見」之後 127
第二節 《會解》破、顯並存,以破妄為主的詮釋進路 130
壹、破妄進路的提出 130
貳、破、顯並存的詮釋 134
第三節 真鑑對於《會解》破妄進路之辯破 143
壹、辯破《會解》看重「眼見」的思路 145
一、辯「心目雙徵」的用意在心 145
二、辯「舉拳類見」的用意在心 149
三、辯「盲人矚暗」喻的用意不在「破目」 150
貳、突出本經的用意在由根性顯真心 152
第四節 尋找一個可能對話的新詮釋空間 154
壹、前人對於顯真與破妄二者關係的處理 157
貳、由真妄的角度來觀察 161
一、真鑑顯見性之說的「真」與《會解》顯真見之說的「真」 161
二、真鑑之混淆見精與見性 164
三、真鑑將破妄與顯真截然劃分所造成的問題 170
四、有關假方便與不假方便、頓與漸的問題 174
(一)妄與真非為二體 174
(二)真鑑「十番顯見」之顯真也是方便漸顯 176
參、由雙方對於破與顯二者的認識來考察 179
ISBN9789863221456 (精裝)
ヒット数41
作成日2023.08.09
更新日期2023.08.10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679288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