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朱天舒 (著)
|
掲載誌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1 |
出版年月日 | 2024 |
ページ | 191 - 210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韋馱; 韋將軍; 僧團護法神; 中國化; 制度化 |
抄録 | 韋馱是中國佛教藝術里最常見的護法神之一,至今規范的佛寺里都會塑韋馱像。他本是印度神Skanda,其在中國的形象主要來自于道宣(596-667)對他的記載。因為韋馱的身世和形象都很明確,所以對他在中國佛教里的特殊性質反而缺乏認識和深入的探討。印度的Skanda原是騎孔雀的小孩的形象,在印度教里是次重要的天神;在佛教護法神里,韋馱的位階也不是至高,遠低于梵天、帝釋天、四天王和大自在天。在印度的佛教藝術和佛寺裝飾里,很少有韋馱像。但是在中國的佛教藝術里,韋馱地位突出,更勝于其他護法神。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現象?而且韋馱出現位置也很特殊,在佛寺里,他的位置固定在進門第一大殿天王殿里,背對大門,面向寺內。不止如此,佛經扉頁一般會印一位護法神,明清以來這個位置也為韋馱專屬。另外,人們不太注意的,韋馱像還常常出現在觀音像的旁邊。那么韋馱在中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本文系統地揭示中國人對韋馱的重塑,這些新的身份又如何使他成為僧團的保護神進入中國佛教儀軌,并在中國佛教藝術里產生新的圖像組合。韋馱像最常出現的三類語境場所,正體現了他在中國佛教信仰里的轉化。最后,在民間文化里,韋陀的身份又被進一步改造,徹底斬斷了他的印度之源。韋馱在中國的發展,是佛教和中國社會相互作用的一個縮影。 |
目次 | 一、從印度Skanda到韋馱的身份轉換 二、韋馱信仰的制度化 (一)齋天儀:諸神中的韋馱 (二)韋馱作為僧團的保護神 三、韋馱像的位置與語境 (一)諸神之一 (二)護佑寺僧 (三)三洲護法第一 四、韋馱進入中國的民間文化 五、結語 |
ヒット数 | 18 |
作成日 | 2024.11.19 |
更新日期 | 2024.11.1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