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山東地區隋代摩崖龕窟造像研究
作者 唐仲明
出版日期2000
出版者山東大學考古 
出版地中國 [China]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山東大學
系所名稱考古學
指導教授劉鳳君
畢業年度2000
關鍵詞摩崖龕窟; 造像; 佛教
摘要西元581年,楊堅建立了隋王朝,在他的大力倡導下,佛教又興盛起來,開窟造像活動在各地蓬勃開展起來,山東地區尤為突出。據統計,在青州、濟南、東平3個地區的9個地點發現隋代摩崖龕窟造像,它們分別是青州地區的雲門山石窟、駝山石窟;濟南地區的東佛峪摩崖造像群、龍洞石窟摩崖造像群、佛慧山開元寺摩崖造像群、千佛山摩崖造像群、玉函山摩崖造像群、五峰山蓮花洞造像;東平地區的白佛山石窟。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對上述9個地點隋代摩崖龕窟的基本情況進行簡單扼要的介紹,並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進行類型分式。石窟可以分為佛壇窟、大像窟、改造窟3型5式。摩崖小龕可以分為大像龕、橫長型並列多身造像龕、普通小龕3型8式。根據對資料的研究發現:這一地區的摩崖龕窟有自己的特點。在龕窟形制上,石窟多佛壇窟、改造窟,小龕以橫長型並列多身造像龕為代表。造像組合上以一鋪三身像為主,出現少量一鋪五身像。造像題材上比較多樣化,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彌勒佛、菩薩、七佛、千佛等,其中比較突出的是阿彌陀西方淨土信仰及法華信仰。造像的風格也擺脫了北朝風格的束縛,呈現出自己的特點,如主尊身軀粗壯、面寬頸短,菩薩身材修長、瓔珞天衣繁縟複雜等。造像供養人的社會地位有明顯的地區差異,青州(隋為北海郡)、東平(隋為東平郡)兩地區都由封建上層統治階級聯合僧侶上層共同造像,而濟南(隋為齊郡)地區的造像則完全由普通僧尼與中下層人士供養。隋代在山東的開窟造像活動取得如此發展自有其深刻歷史背景:在政治上,佛教被統治階級當成一種“馴民教化”的工具大力鼓吹;在思想上,廣大勞動人民在殘酷封建統治與壓迫下也確實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天國”;在經濟上,隋初統治階級注意吸取前朝教訓大力發展生?,經濟得到恢復,為大規模造像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山東地區隋代摩崖龕窟造像具有明顯的過渡特徵,它上承北朝晚期的風格,兼收並蓄關西、南朝的各種影響,形成了自己的特徵,並為山東地區唐朝新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點閱次數294
建檔日期2005.07.22
更新日期2015.07.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2594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