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蔡宗憲
|
出版日期 | 1999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國立臺灣大學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陳弱水 |
畢業年度 | 87 |
關鍵詞 | 祠祀; 佛寺 |
摘要 | 本篇論文係以北朝的祠祀信仰為探討的主軸,概略將祠祀信仰分成官方祠祀與民間祠祀兩個範疇來談。由於現存的史料多以官方記載為主,為了能較清楚地掌握這時期祠祀發展的脈絡,本文試將五胡時期直到隋代的重要祠祀事件編寫成<北朝官方祠祀史略>一節。官方祠祀具有明顯的教化作用,在統治者的意志與禮學的規範下,祠祀乃有「正」、「淫」之辨,但「淫祀」一詞在實際使用上卻有多種意涵,本文羅舉諸例,逐條細說。又,政治與祠祀的關係相當密切,除了由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外,藉由祠祀而表現出的民意也造成官、民間的緊張關係,此為一種政治上的禁忌。其次,本文將《魏書》<地形志>與《水經注》中所載的祠廟資料加以分類、統計,估算各類祠廟所占的比例,發現人靈祠廟的比例最高,其次為山神廟,再次為其它類,水神廟則殿後,兩份資料中的比例高低順序大致相符。本文亦舉堯祠、漢高祖與伍子胥三個祠為例,探討祠廟分布的特性,發現少部分的祠廟具有跨地域性分布的情形,詳細原因有待進一步探究。最後,本文對祠祀信仰與佛教間的互動作一論述,探討東漢至五胡時期,祠廟與佛寺間存在著混合、併代的現象。北魏以後,由於佛教轉為較強勢的宗教,有些山神被配祀於佛寺中,似乎顯示出佛教將本土的山神信仰納入本身的體系中。 |
點閱次數 | 435 |
建檔日期 | 2005.09.23 |
更新日期 | 2015.06.2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