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鄭筱筠
|
出版日期 | 1997 |
出版者 | 復旦大學 |
出版地 | 中國 [China]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博士 |
校院名稱 | 復旦大學 |
系所名稱 | 古代文學 |
指導教授 | 陳允吉 |
畢業年度 | 1997 |
關鍵詞 | 佛教經典=Sutra=Buddhist Scriptures; 那伽故事; 龍王龍女故事 |
摘要 | 中國上古以還,早有龍的神話傳說在這塊土地上繁衍傳播。及至印度佛典那伽故事經由佛經翻譯和口頭文學流傳等多種渠道輸入此方後,遂與本土固有的龍文化交融糅合,其結果導致了具有混血兒特徵的龍王龍女故事應運而生。這些新鮮物語自六朝開始不斷涌現,到有唐一代蔚為大觀。在其接受外來影響的漫長過程中,始終站在華夏文化的本位上,吸取印度那伽故事中的有益成分,揚棄其間不適合本土社會民情的因素,逐漸增殖演變,終於形成了一個民族化的龍王龍女族群,為世代群眾所喜聞樂見。考察存在於中印兩國這些相近題材神話傳說的表現形態,探尋它們之間文學創作上轉遞傳承的軌跡,以期對此宗體現不同國家和民族異質文化交流的課題進行細緻研究,便是本文的撰作宗旨。基於上述考慮,本文除引論、結論外,共分五章。第一章著重探討印度佛典中載錄的那伽故事。自第二章至第五章則主要探涉中國産生的龍王龍女傳說。整篇論作前後貫通,相互照應,通過對兩者異同歧合的比較分析,力圖闡明它們各自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原因,以及體現於其中的思想實質與藝術特徵所在,從而為弄清它們之間感通影響的來龍去脈呈獻一些看法。 第一章“印度佛典那伽故事”:本章在搜集、發掘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礎上,按照題材類型的不同,將佛典那伽故事歸納為:那伽降雨、那伽與迦樓羅之爭、那伽婚配、龍宮與寶物(含那伽報恩故事)等四個子系列,輔以必要的考證和闡釋,旨在勾勒出這一大批作品的輪廓面貌。俾為後文探求它們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確立前提。文中指出,遠在印度佛教創立之前,類似於此的傳說久已流播於南亞大陸。佛經結集者對民間那伽物語的采擷整理,乃是一種目的性很强的加工和再創作。這不啻是起到了匯錄、保存民間口頭文學的作用,同時亦在故事肌體中注入佛教理念,使之在思想、藝術上都帶有顯著的說教痕跡。 第二章“中國的龍王降雨故事”:於本土六朝時期興起的龍王降雨故事,為印度那伽物語與中國龍文化交感融合的最初産物。我國古代早有龍能興雨的說法,並且還有水神、雨神等神話傳說,故這一類傳說的破土而出,不能忽視本土文化積澱所作的前期準備;而從西域傳入的一些相關物語,也在這個過程中擔任中介、引渡的任務。當時眾多來華胡僧,積極推行祈雨儀式,又促進了上述範圍內中印兩國文學因素的成功糅合。考諸古代中土觀念中的“龍”,從來沒有越出動物神的界限,但經過天竺那伽故事潤益以後誕生的降雨龍王,不但外表秉受人形,而且具備明顯的人格化、人性化特徵。 第三章“中國龍王家族與報恩故事”:演敘龍王家族宮闈生活及其報恩的故事,系龍王降雨材料之進一步拓展,其所利用之情節素材,大多來源於佛典那伽的記載,當然也不無某些中國古代龍傳說刻烙的痕跡。此類短篇摹述之龍王家族紛紜龐雜,龍的居所亦由神秘穴窟遷到水底壯麗的殿堂,排場之豪華大有人間帝王皇宮之氣派。洎於龍宮乃珍藏寶物的處所,故有關贈寶報恩的情節,乃演為龍王諸多眷屬生活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大抵凡人解救了龍王家族成員的患難,它們就饋贈珍琦寶物作為報答,甚至又因此引發出一連串人神交通的情事。這類故事融注著中國古代儒家道德觀念和民間倫理意識,極易在中土得到廣泛傳播。 第四章“優美的龍女傳說”:中國小說裏刻劃的龍女形象,其前身實即印度那伽物語中所敘的那伽女。尋檢魏晋南北朝譯出的佛經故事,其間牽涉到龍女報恩、婚配的事跡就點點滴滴屢有所見。中國本土的故事撰作者致力於總攝、提煉這些原型材料,兼又汲取中國固有的神婚故事供給的養分,在隋唐民間傳說中舉托起了這一嫵媚動人的藝術典型,甚至讓她逐漸取代龍王,而成為龍類小說中的主角。這類新鮮物語敘述的龍女,摒棄了印度那伽女的野性和宗教氣息,被賦予中國傳統道德倫理觀念及豐富的現實生活內涵。作品圍繞她的婚戀曲折及恩恩怨怨,延伸出頗具艶情味的生動情節,物語的故事性亦隨之增强。第五章“龍王龍女故事的集大成者——《洞庭靈姻傳》”:唐代小說文體取得獨立,其形式亦由“叢殘小語”一變而為結構完整的作品。著名傳奇《洞庭靈姻傳》(亦名《柳毅傳》)的出現,實由中印雙重因素的交合日趨深入所促成。該故事一方面綜合融攝了佛典那伽故事眾多記載,另一方面又“滲入世情俗態,雜以仙道氣氛”,致使故事情節頗添搖曳之姿,藝術技巧日臻完美,是中國龍王龍女小說發展到爐火純青境界的標志,對後代文學的影響亦至為深刻。 |
點閱次數 | 1197 |
建檔日期 | 2005.09.23 |
更新日期 | 2015.10.1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