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南朝佛教與文學
作者 張弘
出版日期1998
出版者中國古代文學 
出版地中國 [China]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山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古代文學
指導教授張可禮
畢業年度1998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佛教=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ries Buddhism; 文學
摘要人類社會是一個充滿矛盾而又互相聯繫著的大文化系,在這個文化系統中,各種子文化在不斷地進行著對話和滲透。作為文化系統中最為活躍的精神文化的各個領域,其相互間的碰撞與融合又十分突出。而精神活動中的宗教與藝術的聯繫又表現得異常活躍與密切。一般說來,宗教與藝術是兩種不同的精神文化的現象,是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它們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經驗來解釋人類生存的目的和意義。但是,二者在社會功能和反映形式上有許多共同或相似之處,在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歷程中,二者的積極對話和相互影響、相互利用,給人類的思維、思想與生活方式帶來了極為重要的變化。佛教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龐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宗教與中國藝術中最大的部類的文學的對話和聯繫,是非常積極的。佛教從它誕生起,就包含了相當豐富的文學材料。佛教的創造者與傳播者十分清楚文學感染人心的魅力,他們在擴大佛教影響力的時候,積極地利用文學手段為其服務。因此,當佛教進人中國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拉攏從事文學活動的士人入夥。而中國文學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宗教精神,需要一定的非理性的思維方式,以此開拓視野,深化蘊含,提高品味。當中國固有的宗教不能滿足中國文學的這種需求時,中國文學就會以極大的熱情去迎接外來的佛教。佛教與文學的共同需求,使二者一拍即合,密不可分。於是,?生了佛教文學的文化系統結構。在這個系統結構中,佛教與文學的相互滲透表現得非常豐富、活躍和複雜,尤其是佛教對文學的影響和?示更為深刻、廣泛。弄清楚它,就能使佛教與文學各自發展的規律和特色更加明晰。同時,瞭解文人的佛教活動,更有助於把握佛教與文學相互滲透的特點,從而進一步準確地認識中國文學和佛教各自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這對於我們借鑒古人在佛教文學文化系統結構方面的經驗與教訓,豐富我們關於人類宗教與文學活動的知識,建設當前的精神文明,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方面的問題是專門的中國佛教史和中國文學史所較少涉及的,這也就是我們以此為題進行研究所具有的必要性。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中國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如南朝劉宋的範泰、謝靈運就說過 "必求性靈真奧,豈得不以佛經為指南邪?"(何尚之《答宋文帝讚揚佛教事》,《弘明集》卷11)唐代著名高僧、詩學家皎然就指出謝靈運的詩歌創作是完全得益於佛教。清初的詩學家王夫之也多次指出詩歌創作需要佛教的那種非理性的思維方式,故而提出了"詩家現量說"(《夕堂永日緒論·內編》)。晚清文學批評家劉熙載則指出文風與佛教的關係:"文章蹊徑好尚,自《莊》、《列》出而一變,佛書人中國又一變。"(《藝概·文概》)然而,中國古代就佛教對與文學的影響的研究,往往是只抓片鱗顆珠,點到為止,很少有較為系統的論述。近、現代的一些專門的文學史和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對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已有了較多的關注,並留有一定的篇幅來論述這方面的問題。例如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和羅根澤的《中國文學批評史》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裏,由於思想界長期籠罩著左傾思想的陰影,學術界對佛教與中國文學關係的研究,沒有什?大的突破,仍然沿著近、現代的老路停滯不前。在一些專門的文學史和文學理論批評史的著作中只是浮光掠影、輕描淡寫地涉及一下,並未能把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和?示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方面來對待,極大地忽略了宗教與文學系統結構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新時期以來,思想界的大解放,給學術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天地。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佛教對中國文學影響的研究不僅在一些文學史和文學理論批評史的著作中增加了篇幅,而且還出現了這方面的專著。首先是南開大學孫昌武教授的《唐代文學與佛教》、《佛教與中國文學》和復旦大學陳允吉教授的《唐音佛教辯思錄》的出版,開創了這一領域。接著暨南大學蔣述卓博士的《佛經傳譯與中古文學思潮》、《佛教與中國文藝美學》、南京大學張伯偉博士的《禪與詩學》、北京師大謝思偉教授的《禪宗與中國文學》、華中師大曾祖蔭教授的《中國佛教與美學》、南京大學賴永海博士的《佛道詩禪》、南開大學陳洪博士的《禪宗與文學》等著作繼往開來,研究佛教與中國文學的單篇論文則更是層出不窮。一時間,有關佛教對中國文學影響和?示的課題似有成為當前學界一大顯學的趨勢。縱觀上述著作,有如下特點:1.注重宏觀論述;2.偏重隋唐以後;3.側重研究文學;4.著者多為文學研究者。上述著作在開拓佛教與中國文學這一研究領域方面,無疑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淵源流長。佛教輸入中土不久,便開始向中國文學積極滲透。在佛教傳人近四百年後的南朝,佛教與文學的融合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此時文人的崇佛程度和與僧人的密切交往,是空前絕後的。文學創作中的許多現象和流派的?生和嬗變都深受佛教影響。而佛教典籍的翻譯以及諸多佛學理論問題的深入探討,又多蒙文人的參與。此時佛教的興盛與文學的繁榮,為唐代佛教與文學全面的大繁榮和鼎盛,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忽略南朝佛教與文學關係的研究,無論對佛教史還是文學史來說都是一大缺憾。有鑒於此,我們以南朝佛教與文學為題,在較為全面地吸收學界己有的主要成果的基礎上,力求系統、客觀地探討佛教對中國文學的諸多影響和?示,及其在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以此填補這方面的空白。本文所研究的範圍和對象主要以南朝的佛教與文學為主,但在論述具體問題時,並不局限於上述範圍和對象。在時間跨度上,也不限於南朝。本文研究的視角基本上是從文學出發的,但考慮到一般文學研究者對佛教瞭解得不多和以往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學影響的論著多側重于論述文學現象的情況,本文加大了對佛教部分的介紹和探討,以期文學研究者更多地瞭解佛教在中國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貢獻。本文由前言、正文和附錄三部分組成。正文共分七章,附錄收有二篇單篇論文。
點閱次數261
建檔日期2005.09.23
更新日期2015.06.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2659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