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從天臺宗圓別二教論山家山外之爭=In "The T'ien-t'ai school'sPrefectand Different Teaching" Point of View to Research the Argument between the Mountain School and the Schooloutside |
|
|
|
作者 |
陳彥戎
|
出版日期 | 2000 |
出版地 | 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高柏園 |
畢業年度 | 88 |
關鍵詞 | 天台宗=法華宗=Tien-tai Buddhism=Tendaishu; 山家; 山外; 山家山外之爭=The argument between the mountain school and the schooloutside |
摘要 | 如果說我們同意「一個時代之思想乃至文化、宗教是在回應當時的時代課題所得到的結果」這樣一種看法的話,我認為山家山外的爭論不只是對天臺實相論作一種批判性的繼承,更是對當時佛學之形上學議題作一有意義之深掘。因此為了釐清爭論中的數端異義,及正視此一事件對佛教哲學命題的啟發,於是筆者訂出這一個研究題目,來討論這個議題。 |
目次 | 第一章 導論 1~13 第一節 研究旨趣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的產生 2 第一項 外部因素 2 第二項 內部因素 7 第三節 前人的研究成果 8 第一項 既有成果之分類 8 第二項 既有研究成果評析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概述 11 第一項 討論範圍的設限 11 第二項 概念的導出與研究大綱的架構 12 第三項 論文結構的闡明 13 第二章 天臺智者大師的別圓二教觀 14~42 第一節 別教與圓教 14 第一項 出處探源 14 第二項 立名 16 第三項 教義 18 第二節 智者大師實相論中的心、色、理、事諸法 28 第一項 心法 28 第二項 色法 35 第三項 理法與事法 39 第三節 智者的實相觀心 42 第三章 從圓教論山家之思想 48~73 第一節 「即」義的發揮 48 第二節 理與事 51 第一項 理觀、事觀 51 第二項 理具即事造 53 第三項 所觀之心,具理具事 54 第三節 心色不二 56 第一項 心具三千,色亦具三千 56 第二項 以「無情有性」証「心色不二」 59 第三項 一念為總,色心為別 61 第四節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63 第一項 山家之隨緣與不變義 63 第二項 別理隨緣 65 第三項 性具隨緣 69 第五節 理毐性惡 71 第一項 何謂理毐性惡 71 第二項 理毐即性惡及其與別圓教的關係 73 第四章 從別教論山外的思想 78~94 第一節 山外的性起唯心思想 78 第一項 山外的事理觀 78 第二項 山外「具」的思想 80 第三項 不變隨緣 83 第四項 理毒性惡 88 第二節 華嚴宗與山外之性起思想 92 第一項 相互取法的大環境 92 第二項 華嚴宗與山外派 94 第五章 觀心的問題 97~106 第一節 山外與山家的觀心問題比較 99 第一項 山外派的真心觀 99 第二項 山家派的妄心觀 101 第二節 對智者大師實相觀心之考察兼對山家山外觀心之總評 106 第六章 結論 109~110 第一節 本論文之回顧與檢討 109 第一項 圓教體系之建立與教理紛歧現象之梳理 109 第二項 解讀性具思想與性起思想互相影響的意義 111 附錄:參考書目 112~126
|
點閱次數 | 349 |
建檔日期 | 2005.09.23 |
更新日期 | 2016.07.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