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慈航普度: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及其宗教義涵
作者 林淑媛
出版日期2001
出版地臺灣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夢機
畢業年度89
關鍵詞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Avalokiteshvara; 感應
摘要本論文主要探討中國觀世音菩薩信仰的建立問題,觀世音菩薩信仰的建立主要透過諸如經典的翻譯、感應故事的創作、畫像雕塑的繪製、化身傳說與普陀聖地的建立等媒介。本文集中運用的材料為感應故事,感應故事屬於尼尼安.斯馬特(Ninian Smart)所說宗教七維中的「敘述性或迷思性」,從感應故事的創作與傳播過程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國人所認知的觀世音菩薩之宗教精神。研究的方法,應以研究的材料而決定,因為感應故事,從文類的角度而言,屬於敘事文類,所以參用西方敘事學的理論分析感應故事的敘事結構,敘事結構必有其相符應的文化心理,即在表層的敘事結構下所蘊含的宗教義涵。研究的範圍,主要以南朝.宋傅亮的《光世音應驗記》、南朝宋.張演《續光世音應驗記》及南朝.齊陸皋《繫觀世音應驗記》及清朝釋弘贊《觀音慈林集》、周克復《觀音經持驗記》這五本感應專書為主,因為從文學研究的角度而言,從作者角度可以了解其編撰感應專書的意圖,編撰的意圖往往會影響文本的特性。
目次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p.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p.1
第二節 研究的義界與範圍 p.1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的選擇、運用 p.23
第四節 論文的結構 p.31
第二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編撰意圖與敘事策略 p.34
第一節 編撰者的佛教信仰體驗與編撰意圖 p.37
第二節 感應故事的編撰方式 p.56
第三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敘事模式及其特色 p.103
第一節 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的類型 p.113
第二節 觀音感應故事敘事的特色 p.145
第四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深層結構 p.178
第一節 觀音感應模式的建構 p.181
第二節 普陀聖地的建構 p.204
第三節 救度的複音─觀音之倫理化 p.221
第四節 慈航普度─中國人理想的化身 p.232
第五章 感應故事在文學與宗教的價值 p.242
第一節 奇蹟文學的魅力─觀音感應故事在文學上的價值 p.243
第二節 慈航普度的形象─觀音感應故事在宗教上的價值 p.257
第六章 結論 p.280
引用書目 p.286
點閱次數706
建檔日期2005.09.23
更新日期2015.09.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2691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