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盧寧 (撰)
|
出版日期 | 1997 |
出版者 | 河南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enu.edu.cn/
|
出版地 | 河南, 中國 [Honan, China]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河南大學 |
系所名稱 |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
指導教授 | 王立群 |
畢業年度 | 1997 |
關鍵詞 | 僧詩; 康僧淵; 支遁; 慧遠 |
摘要 | 僧詩起源於東晉,現存東晉僧詩共32首,從內容上分為佛理詩、謠詩、雜感詩的三部分。該文討論的重點是佛理詩。東晉僧詩的基本特徵是以文學形式表現佛理。該文試從僧詩作者,僧詩中兩類風格及成因,僧詩中的山水因素等三方面對東晉僧詩作具休分析,以求把握其基本風貌。一、義解僧:僧詩產生的文化基礎。僧詩作者的絕大部分是義解僧。其主要佛事是以玄學道理比附佛義,在文人階層中普及佛法。東晉的義解僧有兩大特點:其一,幾乎全為漢僧,或是漢化了的胡人。其二,都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義解僧具備的素質,使其成為僧詩創作的文化載體。二、僧詩的兩種風格及其成因。僧詩因作者身分的不同而表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義解僧的詩作有玄言色彩,譯經僧的詩作有偈頌氣。該文通過分析義解僧與玄言,許經僧與偈的關繫來揭示這兩種風格形成的內因。(一)義解僧與玄言;(二)許經僧與經文偈頌。三、僧詩中的山水因素。(一)通過分析康僧淵、支遁、慧遠的作品,瞭解僧詩中山水因素的發展軌跡;(二)山水與佛理的結合使佛性理論被引入文學創作;(三)東晉描寫山林景物成就最高的作品:帛道猷的《陵峰採藥觸興為詩》。 |
點閱次數 | 285 |
建檔日期 | 2005.09.23 |
更新日期 | 2023.01.0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