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作者 |
釋印光
;
曾琦雲
|
出版日期 | 2006.06 |
出版者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蓮花; 僧團=叢林=Monastic Community=Buddhist Community; 菩薩=Bodhisattva; 菩薩; 閉關=Retreat; 淨土宗=Pure Land Buddhism=Shin Buddhism ; 淨土=Pure Land; 剃度=出家=Ordination; 阿彌陀佛=Amitaba Buddha=Amida Buddha; 法師=Master; 放生=To Release Living Creatures a Work of Merit ; 念佛三昧=般舟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常坐三昧=Ekavyuha-Samadhi; 居士=Layperson; 佛教; 佛; 印光=Yin-Guang; 布教=弘化=Transmission of Buddhism=Propagation; 化身=Nirmanakaya; 尸羅=戒=command=Precept=sila=morality=rule=discipline=prohibition; 三摩地=三昧=Samadhi |
摘要 | 印光大師(1861—1940),中國蓮宗十三祖。名聖量,別號常慚愧僧。俗姓趙,名紹伊。陝西邰陽人。二十一歲出家于終南山蓮花洞寺,次年受具足戒,遍參南北叢林,歸心淨土宗。以後隱居終南入念佛三昧,又去普陀山閉關,朝夕念佛,深入大藏,幾達三十年,韜光養晦。徐蔚如、高鶴年二居士得遇,取其文刊行于《佛學叢報》,名聲大震。度生緣熟,大眾推出,弘揚淨土。以後又到蘇州報國寺閉關,初不見客,四方信眾,歸往日多,才接客開示。一九三七年,避戰亂于蘇州靈岩山寺。雖德行聞名四方,仍粗衣淡飯,灑掃洗滌,與常人無異。開示四眾,不論等級,不厭其煩,至誠懇切,出自肺腑。遇有不檢者,雖顯貴仍直言相勸,胸無城府。創辦南京念佛放生道場、佛教慈幼院、上海弘化社。流通法典四、五百萬冊,其《印光法師文鈔》流傳甚廣,影響最大。一九四O年十一月初四日,曉雞乍嗚,住世緣息,喚水盥漱,預知時至,跏趺端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說完大聲念佛。沒有多久,又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去了廠世壽八十,僧臘六十。百日荼毗,檢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顆,精圓瑩澈,光芒四射。又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共一千余粒。其頂骨裂成五瓣蓮花,牙齒全部不壞,三十二顆,為世稀有。佛教界盛傳印光大師是西方三聖之一——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印光大師一生的著作數量很多,《文鈔》有正編、續編、三編,此外還有《嘉言錄》、《法語》等文字,總數在百萬以上。
本書譯注的印光大師的文字,皆選自李淨通居士所編的《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是李淨通居士于1952年從《印光法師文鈔》正編、續編、三編中選出的精粹部分,分為十類,共有333則。 |
點閱次數 | 796 |
建檔日期 | 2006.09.01 |
更新日期 | 2007.01.2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