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大般涅槃經》「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 從〈師子吼菩薩品〉的「佛性」與「中道」談起 |
|
|
|
作者 |
陳平坤
|
出處題名 |
2003年佛學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2003.12 |
頁次 | 7 - 29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市正覺堂 |
出版地 | 臺中, 臺灣 [Taichung, Taiwan] |
資料類型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本文之修訂稿,收錄於《佛門推敲——禪‧三論‧天台哲學論著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
關鍵詞 | 空; 不空; 佛性; 緣起; 中道; 智慧; 第一義空 |
摘要 | 在探尋經文「原義」的問題意識底下,本文通過「合理」解釋與「合法」證據兩條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向,嘗試探究《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這段文句的義理蘊涵,進而以此為基礎,來論定「所言 『空』者,不見空與不空」,到底是用以「貶斥」聲聞、緣覺之二乘智慧境界的「貶斥語」?還是意在解釋「第一義空」之深層涵義的「勝妙語」?這個問題。 藉由分辨經中所說「佛性」與「中道」、抑或所言「第一義空」與「智慧」二者之間,內涵一體但又意義有別的深入闡論,並且輔以《大般涅槃經》內相關語句用例的有效證據之後,本文不僅釐析了作為「境界」義與作為「智慧」義之「(中道)佛性」概念的不同意指,同時還從清理與本研究對象有所連繫的一二問題中,確定了該段經義的真切理解,因此提出本問題的答案:「所言『空』者,不見空與 不空」,乃是「勝妙語」而非「貶斥語」。
|
目次 | 一、前 言 二、「空性」之自證與「中道」觀慧 (一)古德的解釋 (二)近人的理解和本文之析論 (三)非因非果的「佛性」 三、「所言『空』者……」正是為了解說「第一義空」的內涵 (一)《大般涅槃經》「所言X者,……」乃是經中解釋前揭概念或語詞的一種方 式 (二)說「不見」與言「見」未必相違 (三)「無所見」與「無所不見」乃是一體二義 四、結 語 |
點閱次數 | 708 |
建檔日期 | 2007.03.06 |
更新日期 | 2015.06.0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