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阿含經》與《大般若經.第二會》裡的無明觀 -- 從聲聞乘到菩薩乘的銜接與超越
作者 陳仕蘋 (撰)
出版日期2004
頁次109
出版者國立政治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cc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耀明= Hsiao, Wu-tong
畢業年度92
關鍵詞無明; 阿含經; 大般若經.第二會; 聲聞乘; 菩薩乘
摘要本文擬以四部《阿含經》與《大般若經.第二會》為主要經典依據,藉由無明於這兩部經典裡,分別蘊藏的意涵與位置,整理出聲聞乘與菩薩乘這兩個車乘在智慧層次上的銜接、以及菩薩乘的般若波羅蜜多超越解脫智之處。
《阿含經》所代表的是聲聞乘所走的解脫道境界,從對經文的相關解析可以得知,無明所指的不僅僅是缺乏種種解脫智見的晦暗狀態,生命體主要也是依著無明為緣,才會接連著帶起之後一連串的生命歷程。因此,對於目標明確定在求得生死解脫、安住涅槃的聲聞乘行者來說,無明毫無疑問是必須予以斷滅的頭號敵人。然而,《大般若經.第二會》所呈顯出來的,則是奠基在解脫道之上,再進一步往圓滿功德與無限智慧邁進的菩薩乘境界。由於菩薩摩訶薩主要是以最為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來成就菩提事業,並且將其作為皆相應到一切智智的最終目標上。被聲聞乘行者視為解脫遮障的生死無明,不僅已經在到達菩薩乘的位階之前給徹底解決,無明與明等一切二法的分別,也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分別的智慧中予以一併超越。無明除了不再是菩薩乘行者急欲斷除的障礙,菩薩摩訶薩還能依無所得為方便來施設無明,使其成為利益有情的一種方便善巧。
倘若再輔以《大智度論》與《解深密經》等經論,則可以清楚的看出,無明與智慧皆可隨著不同車乘的開展,相應出多重層級的意涵與指涉。然而,在這諸多的無明層次裡,聲聞乘與菩薩乘都必須徹底予以斷除的則是生死無明。換句話說,這兩個車乘的行者都必須成就得以晉身車乘基礎的解脫智,這就是解脫道與菩提道在智慧上的銜接所在。至於菩薩乘在智慧上超越聲聞乘之處,則是表現在菩薩足以依其最為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不墮入解脫道等聖果,並且能夠超越無明與智慧等等的二法分別,在每一刻的中道正見裡,將其一切作為皆相應到無上正等正覺的高深境界。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與研究動機 1
1. 研究主題闡述 1
2.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1. 研究範圍 3
2.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學界相關研究概況 5
1. 關於「無明」之學界研究成果 5
2. 關於《阿含經》與《大般若經》之相關研究 8
3. 關於聲聞乘與菩薩乘間的銜接與超越之相關研究 9
第四節 研究目標 11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2
第二章 「無明」概說:從印度思想到佛教各經論 14
第一節 無明(avidya)的梵字解析 15
第二節 印度思想裡的無明:從《吠陀》到商卡拉的「不二一元論吠檀多」 16
1. avidya於《吠陀》與《奧義書》被使用的情形 16
2. 商卡拉「不二一元論吠檀多」的無明說 18
第三節 無明於佛教經論:以《阿毘達磨俱舍論》為主 20
1. 概說佛教修行義理輪廓 20
2. 《阿毘達磨俱舍論》對無明等煩惱的分類 21
第三章 無明於《阿含經》解脫道的位置與意義 24
第一節 《阿含經》所呈現的解脫道義理 24
第二節 無明於《阿含經》的意涵之一:無明作為十二因緣之首 27
1. 十二因緣的提出與學界相關詮釋 27
2. 無明是引發生命相續的主要動力 30
第三節 無明於《阿含經》的意涵之二:無明是相對於明的一種智慧缺如狀態 33
第四節 從《阿含經》對無明狀態的譬喻得知:聲聞乘的首要之務在於斷除 無明而生明 40
第五節 斷除無明而生明的種種解脫途徑與修行要項 43
第四章 《大般若經.第二會》菩薩乘的無明觀 48
第一節 從《大般若經.第二會》的三乘構成到菩薩摩訶薩於其間的位置及定義 48
1.《大般若經.第二會》的三乘構成 49
2.《大般若經.第二會》對菩薩摩訶薩的定義解說 52
3. 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多為主要修行項目 54
4.《大般若經.第二會》的二諦施設 60
第二節 《大般若經.第二會》的無明觀 65
1.〈第二會〉對於無明的定義 65
2. 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多超越無明與明的二法分別 68
3. 菩薩摩訶薩依無所得為方便施設無明 70
第五章 藉由無明看出從聲聞乘到菩薩乘在智慧層次的銜接與超越 73
第一節 無明及智慧於車乘間的多重層次開展 74
1. 智慧於車乘間的多重層次 74
2. 聲聞乘與菩薩乘分別應予對治的無明層次:以《大智度論》與《解深密經》為經證 77
第二節 聲聞乘與菩薩乘智慧的共通銜接之處:成就盡斷生死無明的解脫智 82
第三節 菩薩乘以般若波羅蜜多超越聲聞乘 85
1. 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多超越解脫智與解脫道諸法 86
2. 從菩薩乘與聲聞乘如何看待無明呈顯出般若波羅蜜多對解脫智的超越 90
第四節 釐清車乘脈絡與關係的必要性 92
第六章 結論 97
【參考書目】 102
點閱次數780
建檔日期2007.03.22
更新日期2023.01.1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391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