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陳那「自證」理論探析 -- 兼論《成唯識論》及窺基《成唯識論述記》的觀點=An Analysis of Dignaga's Theory of “Self-cognition (svasajvedana,svasajvitti)” -- And 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eng Wei Shi Lun and Kuiji's Cheng Wei Shi Lun Shuji
作者 趙東明 =Chao, Tung-ming
出處題名 圓光佛學學報=Yuan Kuang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0
出版日期2006.04
頁次65 - 111
出版者圓光佛學研究所=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出版者網址 http://www.ykbi.edu.tw/
出版地桃園縣, 臺灣 [Taoyuean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五俱意識; 相分; 見分; 見證; 證自證分
摘要本文旨在釐清陳那( Dignāga,約西元480? 540)的「自證」理論。
本文的重點在: (1)、就陳那而言,「自證」是屬於「現量」; 而「現量」的定義,則是「離分別」( 離開語言、思維)的。筆者以為,陳那的「自證」作為「現量」,是通於「五識」、「五俱意識」、「第六意識」的;而且,每一「心法」、「心所法」皆有「自證( 分)」的存在。(2)、因此,筆者認為,可歸屬於「現量」的有:「五識」、「五俱意識」、「五識之自證」、「五俱意識之自證」、「第六意識之自證」、「諸心、心所的自證」、「瑜伽定中之離分別言教」…等。而若真要分類,通於諸心、心所的「自證」,當然可以歸為獨立的一種「現量」。(3)、陳那由我們日常經驗中有「對象底認識」和「『對象底認識』底認識」以及「回憶」, 分別證明「相分」、「見分」及「自證分」的存在; 筆者以為, 這是「認識論」進路的「三分說」。(4)、又在《成唯識論》和窺基《成唯識論述記》中,筆者發現有由「自證分」作為「識體」轉變出「相分」、「見分」的理論, 這可視為「形上學」的唯心( 識) 論。而在陳那的現存資料中並沒有這種說法, 這應當視作是護法或窺基的特殊觀點, 即「四分說」。66 圓光佛學學報 第十期(5)、筆者以為,陳那與護法、窺基「自證」說之間最大的差異,正是在由於分別站在「認識論」( 日常經驗之認識、回憶),與「形上學」( 唯心論之「識轉變」),這兩種不同的進路,所得出的不同理論。(6)、筆者對陳那「自證( 分)」這一抽象認識單元的觀點是:「自證( 分)」是作為每一認識中「見分」緣取「相分」之「量果」,也就是「『見分』緣取『相分』」本身; 而且,「自證( 分)」亦有「自己認識自己」的功能、作用(「自證」一名,對這樣自己本身作為「能量」、「所量」、「量果」,「自己認識自己」之功能或作用,是很貼切的)。
目次一、引言 67
二、陳那的「自證」理論及其和「意識」、「感官」的關係 68
三、《成唯識論》及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對「自證」的說法 94
四、結語 106
ISSN16086848 (P)
點閱次數2586
建檔日期2007.07.27
更新日期2017.07.2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630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