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釋安慧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15屆)
|
出版日期 | 2004.09.11 |
頁次 | 31 |
出版者 | 福嚴佛學院=Fu Yen Buddhist Institut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fuyan.org.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無間道; 斷煩惱; 煩惱; 共相作意; 十九行相; 隨眠; 見道; 修道 |
摘要 | 五百阿羅漢所造的《大毘婆沙論》,猶如一部百科全書,內容豐富精彩。集諸大論師的智慧,教導佛弟子如何修,如何證,如何得解脫?部派論師造論的特點是精嚴、有次第,並能精確、精準的論證主題,這也是筆者想要學習的寫作方式。 本文所要探討的題目是「斷煩惱」,在前言中說明筆者撰寫本文的動機,及所要解決的問題。接著說明《婆沙論》對煩惱的分類,此由六隨眠,貪、瞋、癡、慢、疑、見,細分為十隨眠,亦即由「見」又分為五,成為十隨眠。此十隨眠分佈於三界五部便成為98隨眠。《婆沙論》說明要斷的煩惱主要即是這98。 明瞭要斷除的煩惱有那些,接續說明能斷的人有聖者及凡夫之別。聖者又分四果四向斷除見惑88及修惑10隨眠。另外在二果向及三果向又有二種聖者,即家家斷三或四品煩惱,一間斷七或八品煩惱。此外菩薩是以三十四心斷結成就無上菩提。凡夫入見道位可次第證,也可超越證,超越證最高可入三果向而證三果。凡夫是以有漏的世俗道斷有頂地以下的見惑及修惑,凡夫斷是以修道斷,數數斷。 從實踐面來說,如何斷煩惱?《大毘婆沙論》說要修習止觀,從定來說:要斷煩惱必依定滅,七依定能發慧斷煩惱而盡諸漏。從觀來說:觀真實作意能斷煩惱,觀共相境能斷煩惱,觀十九行相能斷煩惱。另《婆沙論》提到了依四道斷煩惱,即加行道、無間道、解脫道、勝進道之四道,正斷煩惱的是無間道,八十九品無間道能總斷三界九地的所有煩惱。此外《婆沙論》提到「修」有四種修及六種修之別。「斷」也有暫時斷、究竟斷;見所斷、修所斷;五部所斷等不同。 本文先從理論說明所斷的煩惱,有見惑與修惑之三界五部98隨眠,能斷的人是凡夫及聖者。再從實踐的立場,說明斷煩惱則須修七依等定、須修真實作意等觀慧,如此理論及實踐相配合,解行合一,便能斷煩惱證解脫。
|
目次 | 壹、前言 貳、煩惱的分類 參、見所斷與修所斷的煩惱 肆、聖者所斷煩惱 一、向位聖者所斷的煩惱 二、果位聖者所斷的煩惱 三、家家、一間所斷的煩惱 四、次第證與超越證所斷煩惱之比較 伍、凡夫所斷的煩惱 一、異生能斷有頂以下的見惑與修惑 二、異生如何斷見道煩惱 三、凡聖斷見修煩惱的差異 四、凡聖起纏退時,何煩惱增益 五、菩薩所斷的煩惱 陸、如何修斷煩惱 一、知道煩惱生起的原因 二、「修」與「斷」 三、唯觀真實作意能斷煩惱 四、唯觀共相境道能斷煩惱 五、唯觀不增益作意能斷煩惱 六、觀十九行相能正斷煩惱 七、唯修所成斷煩惱 柒、依定發慧斷煩惱 一、煩惱依定滅 二、七依定斷煩惱盡諸漏 三、唯初近分定能引發無漏慧 四、金剛喻定斷煩惱 五、能斷煩惱與不能斷煩惱的定 捌、無間道斷煩惱 一、唯無間道斷煩惱,非解脫道 二、無間道與解脫道 三、無間道中能修的行相 四、八十九品無間道斷三界煩惱 玖、結論 |
點閱次數 | 1336 |
建檔日期 | 2007.10.11 |
更新日期 | 2023.10.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