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華嚴思想中眾生業性之探討 -- 以《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為中心 |
|
|
|
作者 |
釋性空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15屆)
|
出版日期 | 2004.09.11 |
頁次 | 14 |
出版者 | 福嚴佛學院=Fu Yen Buddhist Institut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fuyan.org.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轉世=輪迴=Samsara=Rebirth=Reincarnation; 法界=Dharmadhatu;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空性=Sunyata=Sunnata=Emptiness; 吠陀=吠陀安陀=Vedanta; 經部=經量部=Sutrantika; 奧義書=Upanishad; 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Buddhavatamsaka Sutra=Gandavyuha Sutra; 涅槃=Parinibbana=Nibbana=Nirvana=無為法=asamkrta-dharma; 菩薩=Bodhisattva; 法藏=Dharma-store; 因果=Cause and Effect=Causality=Causation |
摘要 | 欲了解眾生輪迴之因,必從「業」作探討。眾生因業果的流轉,而不斷輪迴;又緣起性空、自性無所有。那麼業性何在?眾生若不解緣起深義,則流轉生死,要知法是從因緣而生。一切法皆不離緣起法則,其性是空,無所有亦無所得,但因眾生的執著,而延伸出許多事相,因而輪迴生死。於是輪迴與業是密不可分的伴侶。要斷生死流必須從業下手,了解業性的不實性,才能徹底解決生死之根本。我佛世尊坐菩提樹下,夜賭明星時嘆曰:「奇哉!眾生本具清淨自性,只因無明遮蔽故流轉生死」。每位眾生皆有佛性,若能了達緣起性空義,斷愛欲截生死流;依照《華嚴經》的因地修學次第,如法修行,即可達涅槃彼岸。在華嚴的藏海中,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若能體得業性無實體,空有不二之真理,即能契入佛之本懷,而達華嚴一真法界般若性海,如實解脫自在。六祖慧能大師云:「何其自性本自清淨」。眾生的心性是清淨,因無明雜染覆蔽自性清淨心,而無明不覺是煩惱的根源所在。本覺是清淨無雜染,不因為不覺而有增減,眾生的輪迴是因為無明緣起,這就奇怪了,眾生的心性既是清淨,何故染污呢?眾生的心性清淨如同摩尼寶珠,上面的灰塵即是污染,將灰塵去除,就能顯現出其光量。 因此,本文探討的主題是業性,主要是探討《華嚴經》如何詮釋眾生之業性?眾生其業與正、依二報的關係,以及如何使業盡情空,證得空性,乃至脫離六道輪迴,超離世間,證入法界,進入華藏莊嚴的諸佛國土。因此欲免輪迴苦,應對「業」作深入的了解,是為本文之要也。本文第一部分,是說明業的由來與種類,原始佛教受《吠陀》、《奧義書》之業力觀的影響,而有業力的觀念,至今佛教對業的輪迴觀念及善惡業報之因果觀仍是如此。部派佛教對業的看法,有部與經部皆認為身、語、意的造作即是業的造作。第二部分,是以《華嚴經》第一會為中心,說明業與依、正二報的關係。唐譯《華嚴經》之品會,是七處九會三十九品四分五周因果。第一分是舉果勸樂生信分、所信因果周。所謂的舉果勸樂生信分就是〈世主妙嚴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等六品十一卷的經文,所示現的是要讓眾生,生起解脫的信心,相信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如〈賢首品〉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信是入道的第一要件,沒有信念無法生起信解心。因此,諸佛示現依、正二報的世界,讓眾生欣起信樂之心,趨向解脫之道。本文之重點,探討業性與業果的關係。以〈菩薩問明品〉中談到的顯十甚深之「業果甚深」,為探討之核心,此中寶首菩薩回答文殊師利菩薩之「眾生業性亦如是」的十個譬喻,用不同的譬喻來說明業性無實,不壞業果相。本論文以法藏祖師與澄觀祖師,對十譬喻的解說來說明。而這些譬喻是有次第性的,先明異熟業果,次明增上業果,後明無漏業果。其共同的特色是,業無自性,業果不壞。第三部分,是《華嚴經》的轉染(業)成淨。依佛教義一切事物皆是緣起無自性,因緣和合而生萬法;諸法的實相是空,並無實體性;雖說佛性本具,但因業性而生死流轉無法出離,因此學人認為轉染(業)成淨是《華嚴經》的重點,也是趨向解脫者所必須了解的重要課程。
|
目次 | 前言 壹、業 一、業之由來 二、業的種類 貳、業與正、依二報的關係 一、業與正報 二、業與依報 三、業性與業果 四、小結 參、《華嚴經》的轉染(業)成淨 結論 參考書目 |
點閱次數 | 1465 |
建檔日期 | 2007.10.11 |
更新日期 | 2023.10.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