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瑜伽行派之「無種姓」思想初探 -- 以《瑜伽師地論》為中心=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Agotra in the Yogācāra School
作者 釋長慈
出處題名 福嚴佛學研究=Fuyan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
出版日期2006.04
頁次127 - 154
出版者福嚴佛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uyan.org.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一闡提; 不住種性補特伽羅
摘要《瑜伽師地論》對於有情修學聖道是否能證得涅槃,依「種子」(bIja)的立場安立「住種姓補特伽羅」(gotrasthAH pudgalAH)與「住無種姓補特伽羅」(agotrasthAH pudgAlaH)二類,其中「住無種姓補特伽羅」因「種姓」(gotra)決定,不論其如何努力,永遠不可能證得涅槃聖果,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中更提出五難六答來廣成「住無種性補特伽羅」的「無般涅槃性」。
約與《瑜伽師地論》集出的時代略早或同時的《大般涅槃經》「前分」,對於與「住無種姓補特伽羅」相類似的有情稱之為「一闡提」(icchantika)。Icchantika漢譯為「一闡提」、「一闡底迦」、「一闡底柯」、「一顛底迦」、「一闡提迦」等,其意為「現在正欲求者」。除了「多貪」的字義之外,在漢譯經典中進一步引申出指「斷善根」、「信不具足」、「慧不具足」、「燒種」、「極惡」之眾生,如北本《大般涅槃經》中所說。然在《楞伽經》中提出了二類的「一闡提」說,即「焚燒一切善根」的惡行者和「憐愍一切眾生,作盡一切眾生界願」的大悲菩薩,一闡提思想出現了另一種風貌的詮釋,以大乘菩薩的大悲精神來詮釋註解「一闡提」眾生的不入涅槃。「一闡提」的思想除了以危機意識來詮釋之外,開展出另一面向的說明。
關於「一闡提」思想,先前之研究主要是以北本《大般涅槃經》為中心,旁涉其它如來藏系相關經論而對一闡提思想提出詳盡的探討,如從教團史的考察,探討一闡提思想的產生原因;乃至一闡提能否成佛等問題的論究,但對於唯識系經論中與一闡提相類似的「無種姓」思想則著墨較少。
本文擬以《瑜伽師地論》為中心,旁涉其它與瑜伽行派有關之經論如《大乘莊嚴經論》、《攝大乘論》等來探討「無種姓」思想,最後並與《大般涅槃經》「一闡提」思想作一比較,以釐清「住無種性補特伽羅」與「一闡提」有情之間的異同。
ISSN20700512 (P)
點閱次數716
建檔日期2007.10.12
更新日期2017.07.1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876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