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釋振教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18屆)
|
出版日期 | 2007.09.15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中壢市, 臺灣 [Chungl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人間佛教; 菩薩行; 本生談; 惡趣 |
摘要 | 原始佛教之《增壹阿含經》卷二十六〈等見品〉有云:「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印順法師由此引發其人間佛教思想: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而獻身;故而提倡所謂的「人菩薩行」,其人間佛教的論題核心是:「人,菩薩,佛——從人而發心修菩薩行,由學菩薩行圓滿而成佛。」此外,印順法師復於文中提到「菩薩道的開展,來自釋尊的本生談」,可知本生談為菩薩思想之重要根源。 龍樹菩薩極為肯定本生談作用,認為是法身菩薩隨類示現,度化眾生,故於《大智度論》中多所引用。然有部論師及印順法師皆主張此是印度民間傳說,不應當真,亦不必會通。但印順法師仍肯定其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堅毅願力,及善巧度眾之菩薩行;復又批評本生談中菩薩隨意示現,不拘泥行跡,及獨來獨往的形象,認為此是造成大乘法晚期衰敗之濫觴。此外,本文亦以人間佛教之人菩薩行觀點,探討菩薩是否墮惡趣之說;大眾部案達羅派認為有聖者菩薩,自在欲行而入惡趣;有部則主張菩薩仍是異生,能得忍位,方於惡趣得非擇滅;又法救以為,菩薩在凡夫位,因智慧故而自發心以來,不墮惡趣,然須達無漏慧覺知緣起,方於惡趣得非擇滅;龍樹菩薩則主張住頂不墮;而印順法師強調正見與願力增上,即使墮入惡趣,亦能迅速脫離。 本生談中之悲增上菩薩大多生於人間,即使生於天上或三惡道,亦主要以人為施教對象,且最後身仍返回人間成佛。因此,從人間佛教觀點來看本生談之意義,姑且不論其真實性,然其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之菩薩行極具啟發性與教育性;又人間佛教是立足於根本佛教之淳樸,並適應今時今地今人的實際需要,故本生談中菩薩隨意示現及獨來獨往形象乃非常人所能,不應捨本逐末! |
點閱次數 | 1011 |
建檔日期 | 2007.10.19 |
更新日期 | 2023.10.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