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心性論意義上的"物不遷" -- 兼談所謂"心性論" |
|
|
|
作者 |
陳堅
|
出處題名 |
華梵大學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0屆)=Symposium of Confucianism/Buddhism Communication and Philosophy of Culture (10th)
|
卷期 | v.10 n.1 |
出版日期 | 2007.03.18 |
頁次 | 10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哲學系=Huaf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hfu.edu.tw/~lbc/index.htm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主題:中國哲學的心性論
|
關鍵詞 | 心性論; 般若; 佛教境界; 物不遷; 僧肇 |
摘要 | 心性論是中國哲學的主流思想模式,它圍繞著心性境界而展開言說,比如僧肇在《物不遷論》中提出的“物不遷”就不是一個認識論命題,而是一個心性論命題。心性論意義上的“物不遷”乃是主體達到佛教“空”的境界時“般若”智慧所觀照到的一種景象,具體地說就是,“心空”則“心在當下”;“心在當下”則“心不遷”;“心不遷”則“物不遷”,總之,一個人若能達到“心空”的境界,那麼這個世界就對他呈現“物不遷”的景象,這種“物不遷”的景象是不可能通過世俗的認識而獲得的。在僧肇看來,“心性論”意義上的“物不遷”乃是世界的真實相狀即“實相”。 |
ISBN | 9789868127388 |
點閱次數 | 1451 |
建檔日期 | 2007.10.23 |
更新日期 | 2012.08.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