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釋寬慧
|
出版日期 | 2000 |
頁次 | 195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Yuan Kuang Buddhist Institut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中壢市, 臺灣 [Chungl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賴賢宗 |
畢業年度 | 89 |
關鍵詞 | 鳩摩羅什=Kumarajiva; 智顗=智者大師=天台大師; 首楞嚴三昧經=Suramgama-samadhi Sutra; 首楞嚴三昧=Surajgama-Samadhi; 阿含經=Agama Sutra; 法華宗=天台宗=Tendaishu=Tien-tai Buddhism; 法界=Dharmadhatu;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The Lotus Sutra=Saddharma-pundarika Sutra; 佛性=Buddhahood=Buddha-gotra=Buddha Nature=Buddha-dhatu; 止觀=Shamatha and Vipashyana; 六妙法=六妙門; 小乘; 大智度論=Mahaprajnaparamita-upadesa-sastra=Treatise on the Great Wisdom Perfection; 大乘; 三摩地=三昧=Samadhi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現代研究概況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四節 全文結構大要 第二章 智者大師覺意三昧淵源之考察 第一節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著作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事蹟 三、生平著作 第二節 從中國早期傳譯小乘禪經考察覺意三昧 一、從早期《阿含經》考察覺意三昧 二、從《安般守意經》考察七覺意 第三節 從中國早期傳譯大乘禪經考察覺意三昧 一、從鳩摩羅什傳譯的大乘禪法「實相禪觀」而考察 二、從《大智度論》考察覺意三昧 三、從《首楞嚴三昧經》探討其關係 第四節 從慧思三部著作考察 一、覺意三昧與《隨自意三昧》的關係 二、覺意三昧與《諸法無諍三昧法門》的關係 三、覺意三昧與《法華經安樂行義》的關係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天台早期禪觀與《覺意三昧》之關係比較 第一節 《覺意三昧》與《釋禪波羅蜜法門》之關係與比較 一、漸次止觀 二、與覺意三昧的關連性及其特色 第二節 《覺意三昧》與《六妙門》之關係與比較 一、不定止觀 二、與覺意三昧的關連性及其比較 第三節 《覺意三昧》與《小止觀》之同處點 一、小止觀 二、《小止觀》之「正修」章與《覺意三昧》之「觀門」的同處點 第四章 智者大師對覺意三昧之新發展 第一節 覺意三昧的理論與實踐 一、覺意三昧實相觀之理論 二、覺意三昧的實踐 第二節 覺意三昧的要旨 一、覺照心源為正、了二因佛性 二、心性與智慧性修不二 第三節 覺意三昧的名義與修學要法 一、覺意三昧的名義 二、覺意三昧在天台宗的概念 三、覺意三昧的修學要法 第四節 覺意三昧的方便行 第五節 覺意三昧的心相門 第六節 覺意三昧的入觀門 一、以生滅四句推檢一念四運心相 二、正觀一念心修十二事 三、觀治三種心 四、修三觀證三三昧 五、三觀之圓教義 第七節 覺意三昧的證相門(行位論) 一、證外凡位 二、進趣內凡位及圓極之果 第五章 覺意三昧在《摩訶止觀》的開展 第一節 覺意三昧的後續發展:論《摩訶止觀》非行非坐三昧 一、觀善、惡、無記心 二、十法界四運心 三、三諦圓融思想 四、六即思想 第二節 論《覺意三昧》之三觀在《摩訶止觀》的開展 一、止觀的概念與詞義 二、智者大師的吸收與改造 三、巧度止觀 四、天台三觀的開展 第三節 論《摩訶止觀》「次第三觀破法遍」與覺意三昧之關係 一、天台三觀破法遍 二、破法遍與覺意三昧之關係 第四節 圓頓止觀與覺意三昧的關係 一、何謂圓頓止觀 二、圓頓止觀與《覺意三昧》之關係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參考書目 |
點閱次數 | 974 |
建檔日期 | 2007.10.26 |
更新日期 | 2015.07.1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