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Buddhist Universities, the Hop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的希望:佛教興辦的大學
作者 龔鵬程 (著)=Kung, Peng-cheng (au.)
出處題名 國際論壇=As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卷期n.1
出版日期1998.07
頁次57 - 77
出版者南華管理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cm2.nhu.edu.tw/main.php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英文=English
關鍵詞佛教人物=Buddhist
摘要基督教與天主教辦高等教育似乎理所當然,佛教則因未曾辦過大學,所以近幾年台灣佛教團體籌辦佛光大學、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引發社會的好奇與質疑。本文由西方寺院教育與中國書院起始之歷史分析,逐步闡釋現今社會對於高等教育之企盼,並說明佛教興辦大j學的教育理念與社會羣衆之互動關係。
歐洲大學由教會的寺院教育體系發展而來,中國社會事實上不曾有過類似歐洲中古教會統治的時期,佛教道教並沒有籠罩萬有,凌駕王權的力量;儒家的教育體系則又已是與民衆倫理生活結合、與國家文官體制結合。所以,在傳統社會,佛教並不需要發展出寺院佛學教育之外的公衆性教育體系,並不需要辦大學。待清朝末年,驟然引進西方大學,替代傳統儒學教育體系。當大學扮演著科學理性反迷信的角色,立刻成為傳統儒道佛教的對立物,佛教又如何去興辦大學呢?
由深一層看,則應是一種社會結構性的問題。由於科學理性所強調的知識化傾向,以及社會國家實用需求的世俗化功化工具化傾向,在現今大學中已愈來愈濃厚了,所以佛教才需要起來辦學,辦出一種不同於歐洲大學模式的大學。佛教所辦大學之共同特色,即是針對現今大學體質及教育狀況企圖進行之改革。基本上反對大學教育僅重知識技術之傳授,也對功利實用觀念表示不滿。主張重視生活、德性之教養,希望能發展「全人」的人本教育。不論是慈濟醫學院證嚴法師「教育是菩薩精神的文化」,華梵工學院「覺之教育」,或是法鼓人文社會學院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特別是佛光大學,秉持星雲大師之理念,朝非佛學院化發展,但強調人文精神,且利用中國書院傳統,來豐富並改革現行大學體質,重建大學的神聖性,以便進行真正的高等教育。
ISSN10298010 (P)
點閱次數432
建檔日期2007.11.27
更新日期2020.01.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5064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