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越南閩籍僑僧拙公和尚與十七、十八世紀中越佛教交流=On the Min Overseas Chinese Monk Chuyet Cong and Buddhism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n the 17~(th), 18~(th) Century
作者 譚志詞
出版日期2006.04.10
頁次4 - 151
出版者暨南大學=Jinan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www.jnu.edu.cn/
出版地廣州, 中國 [Guangzhou, China]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暨南大學
系所名稱專門史
指導教授高偉濃
畢業年度2006
關鍵詞越南=Vietnam; 僑僧=Overseas Chinese Monk; 拙公=Chuyet Cong; 佛教交流=Buddhism exchange
摘要越南與中國嶺南地區壤土相接,交通便利,歷史、文化關係十分密切。明末清初,有大量的嶺南禪僧赴越弘法,成為這一時期嶺南禪史和中越佛教交流史之盛事,閩籍僑僧拙公和尚之赴越是這些盛事中的典型個案,但國內對他的研究還幾乎是個空白。 拙公和尚(1590-1644),俗姓李,法名圓炆,慣稱拙公,系福建漳州海澄縣人,他赴越南弘法長達二十多年,直至客死他鄉,現越南佛跡寺仍存其肉身像。 拙公的出國是明末中國社會動蕩和禪林危機直接影響的結果,也與十七世紀福建移民潮、福建海外交通的便利以及他本人的弘法理念密切相關。他繼承了中國禪宗“心性論”思想,主張“三教融合”與禪教雙運。他在越南北方創立了拙公禪派,傳承十代,綿延近二百年,為十七、十八世紀越南佛教的復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和其他中國禪師一起,在越南廣泛傳播中國臨濟宗和曹洞宗思想,向越南輸入中國佛教典籍,在中越佛教交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拙公在越南弘法長達二十多年,成為一位著名的華僑高僧,他留下的《拙公語錄》是至今仍鮮為人知的一本珍貴文獻。

Vietnam, which being contiguous to the South of China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China in the respect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a lot of monks of China went to Vietnam and propagated Buddhism there, which was a grand occasion in the Buddhist history of South China and China-Vietnam Buddhism exchange. Chuyet Cong, an Overseas Chinese monk of Min (Fujian) wa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at. But now he has still not been studied in China.Chuyet Cong (1590-1644), whose s...

目次摘要
緒論
一 選題緣起
二 前人的研究
三 本文研究的範圍、基礎、理論運用、研究方法及分析框架
四 新發現的珍貴史料——《拙公語錄》的編者、版本、內容及文獻價值
第一章 十五世紀以前越南佛教的發展及其與中國佛教的關係
第一節 佛教傳入越南并初步發展(北屬時期)
第二節 越南佛教的鼎盛發展(李陳時期)
第二章 拙公和尚的生平及其在越南的弘法活動
第一節 拙公和尚的姓氏名號和籍貫
第二節 拙公和尚的生平及其在越南的弘法活動
一 關於拙公和尚的師傅
二 關於拙公和尚抵達河內的時間問題
三 關於拙公和尚住持的佛寺——看山寺
四 關於拙公和尚住持北寧佛跡寺和筆塔寺的先後問題
五 關於拙公和尚在國外弘法的地點之一——“古眠”
六 拙公和尚在去“古眠”之前是否先到過“高麗”
七 關於拙公和尚圓寂的地點問題
八 關於拙公和尚的“肉身”問題
第三節 拙公和尚的嗣法弟子明行禪師的姓氏名號、籍貫及生平
第三章 拙公和尚的出國與明末中國社會的互動關係
第一節 明末中國社會動蕩與禪林危機
一 禪宗復興的社會基礎不牢固
二 禪宗內部爭論激烈,派系矛盾重重
三 禪宗內部政治氣氛濃烈
四 禪林宗門積弊叢生
第二節 十七世紀福建移民潮與海外交通便利條件的刺激
第三節 弘揚佛法的理念
第四節 從越南碑刻看華僑華人的生存狀態
第四章 拙公和尚的佛學思想
第一節 三教融合與禪教雙運
第二節 “心即是佛”
第五章 拙公禪派與十七、十八世紀越南佛教的復興
第一節 拙公禪派的傳承與思想
第二節 十七、十八世紀越南佛教復興的背景
一 陳末以後越南儒學勢力的上升與佛教政治地位的式微
二 後黎朝後期國家的分裂和內戰使人心思佛
三 十五、十六世紀越南佛教的發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四 繼拙公和尚之後大量嶺南禪師赴越南弘法
第三節 十七、十八世紀越南佛教復興的體現
一 朝廷及王室貴族重視佛教,大力支持佛寺的修建工作
二 禪派傳承源源不斷
三 佛教典籍的輸入及刊印
第六章 從拙公和尚住持的寺院看中越寺院文化交流
第一節 拙公和尚與筆塔寺
一 筆塔寺寺名的由來
二 拙公和尚與筆塔寺的歷史關係
三 從“筆塔寺”的建筑和造像看中越寺院文化交流
第二節 拙公和尚與佛跡寺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圖片
本人在學期間發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
後記
點閱次數1147
建檔日期2008.04.25
更新日期2015.06.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5884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