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郭朝順
|
出處題名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第6屆)
|
出版日期 | 2008.05.03 |
頁次 | 17 |
出版者 | 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Association for Modern Buddhist Studies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enpo.org.tw/www/ambs/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協辦單位:台灣大學徒書館、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聖嚴教育基金會、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
關鍵詞 |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佛教; 佛性=Buddhahood=Buddha-gotra=Buddha Nature=Buddha-dhatu; 佛; 如來藏=Tathagata-garbha=Tathagatagarbha; 中道=The Middle Way |
摘要 | 佛性(如來藏)思想是實體主義或是佛教梵天化的質疑,歷來有之,然而佛性思想之出現,在佛教面對世俗文化世界之存在的要求,乃不得不出現的一種解答,然而如何避免其淪為對於緣起性空思想的背離,這又是佛性思想非得加以處理的課題。天台中道佛性思想所演變出來的「圓融」理想,即可視為這此看似兩問題的解答。但是圓融理念,作為一種理想卻依然必須面對其退墮的危機,中道佛性作為圓融思想的理論基礎,如何自行克服,或是否能夠克服,這便是天台自身的重大問題。 |
點閱次數 | 875 |
建檔日期 | 2008.06.25 |
更新日期 | 2015.08.2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