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作者 |
李成
|
出版日期 | 2008.01.15 |
出版者 | 黑龍江大學=Heilongjiang University |
出版者網址 |
http://210.46.97.15/
|
出版地 | 黑龍江, 中國 [Heilongjiang, China]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黑龍江大學 |
系所名稱 | 宗教學 |
指導教授 | 樊志輝 |
畢業年度 | 2007 |
關鍵詞 | 唯識學=Consciousness-only; 轉識成智=Transforming consciousness and gaining wisdom; 智慧=Wisdom |
摘要 | 本文通過對玄奘“轉識成智”理論的分析、研究,梳理其推演邏輯,闡釋其理論內涵,進而揭示佛教對智慧的獨特詮釋。同時,把玄奘“轉識成智”理論與使徒保羅的智慧觀作以比較,求同存異,試圖以當代人的視角,返觀歷史,從玄奘“轉識成智”理論演進的內在邏輯出發,推演到保羅的智慧觀,尋求基督教理論詮釋中的新視角與新方法,為廣泛開展的佛教與基督教之間的對話提供一種可能性路徑。
The thesis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Xuanzang's theory of Transforming Consciousness and Gaining Wisdom, ravels the developing logic and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such theory, then makes clear the Buddhism's annotation of wisdom. Simultaneously, the text compares the theory above with Apostle Polo's sense of wisdom. With the contemporary angle of view, the paper seeks common points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retrospect. Starting off from the Xuanzang's theory of Tr... |
目次 | 中文摘要2-3 Abstract3-6 緒論6-11 一、東西方哲學對智慧問題的探索6-8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8-9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9-11 第一章玄奘“轉識成智”的佛學內涵11-18 第一節玄奘“轉識成智”理論的形成11-15 第二節 “轉識成智”理論的內容15-18 第二章“轉識成智”的境界與功夫18-35 第一節 “無我”的理論境界19-24 一、破執著19-22 (一) 人我執19-20 (二) 法我執20-22 二、了空義22-24 (一) 我空23 (二) 法空23-24 第二節 “轉依”的實踐功夫24-35 一、轉依24-27 二、修道五位27-35 (一) 資糧位28 (二) 加行位28-30 (三) 通達位30-31 (四) 修習位31-33 (五) 究竟位33-35 第三章“轉識成智”與保羅智慧觀35-59 第一節 佛耶對話的必然與可能35-39 一、何以必然35-38 二、何以可能38-39 第二節“轉”與“信”的言說方式39-53 一、玄奘的“轉識成智”40-44 二、保羅的“因信稱義”44-53 第三節智慧與智慧的相遇:生命遭遇的不同面向53-59 一、宗教:了生死,求超越53-55 二、佛教:斷煩惱,求解脫55-57 三、基督教:信耶穌,求永生57-59 第四章 現代背景下唯識學的命運59-61 結論61-62 參考文獻62-67 致謝67-68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論文68-69 |
點閱次數 | 483 |
建檔日期 | 2008.07.03 |
更新日期 | 2015.12.04 |
![](images/logo/bg-btn-edit.png)
![](images/banner/donatebanner2017.png)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