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敦煌北宗文本的價值及其禪法 -- 禪籍的歷史性與文本性
作者 黃青萍
出版日期2007
頁次488
出版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140.122.115.142/ntnu-web/index.php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開府
畢業年度96
關鍵詞北宗; 敦煌文獻; 神秀; 普寂; 修心要論; 五方便門; 降魔藏; 頓悟真宗要訣
摘要敦煌遺書出土百年後,依禪宗寫卷重建的中國早期禪史雖然已經定型,但在敦煌北宗文獻的部分卻仍有待整理。本文最初的研究動機即感於敦煌北宗文本及其研究資料的紛亂,希望能盡力完整地搜集各寫本及其校本,疏理出北宗寫本原貌,進而分析其禪法。因此本文的研究是以歷史文獻學為基礎,並依彙整的史料重建北宗禪史及禪法,乃「歷史–思想史」之研究進路。在搜集、吸收研究資料的過程中,筆者逐漸自覺到身為理解者的歷史性,也發現敦煌北宗文本出土後,正是豐富中國早期禪史書寫的關鍵性史料。然而被冠上「漸教」的北宗文獻卻只是用來妝點以南宗論述為主的禪宗史,所以遲遲未有系統地整理敦煌北宗文獻之論著。因此本文結構未如傳統論述一般:從追溯禪學淵流談起,逐一探討禪宗五祖的思想,最終歸於「神秀禪」之論述,反而從「敦煌北宗禪籍的發現與中國禪宗史的研究」切入,是希望藉此突顯敦煌北宗禪籍的重要性。因為《中國禪宗史》等專史作為「歷史文本」而言,在形成的過程中其實是受到敦煌出土禪籍的發現進度所制約。所以本文希望能以此為敘事軸線,一方面透視作為歷史文本的《中國禪宗史》等專史之文本脈絡,一方面審視自身作為理解者的歷史性。時間是一條歷史的長流,長久以來的研究已經沉澱出厚厚的歷史岩層,「文獻研究史」是一份基礎而必要的工作。敦煌寫本由於出土的傳奇式歷程,導致文獻的散佚,因此寫本的發現與考證過程十分凌亂,而這些出土文獻又牽動著中國禪宗史的書寫,如果沒有一一回顧其發現與研究史,很容易錯失重要的研究資訊。因此正文第二部分「敦煌出土北宗文獻研究史」以敦煌寫本為主,獨立地剖析它的研究過程以及考證成果,藉此立足於研究前端,免於研究的誤期。敦煌北宗禪籍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一是塑造自身歷史的燈史,一為紀錄習禪方法的綱要書與開堂紀錄。為了清楚地探討這兩類歷史文本的內容與議題,所以本文在論述北宗禪史與禪法時區分為「北宗禪籍中系譜的建立與燈史的正統之爭」及「以敦煌寫本重新建構之北宗禪法」兩部分。在「北宗禪籍中系譜的建立與燈史的正統之爭」單元中,先以《續高僧傳》與〈法如行狀〉的系譜作比對,證明傳統的禪宗系譜說應該是源自弘忍歿後的東山門下。隨著武則天以佛教意識形態治國的政策,神秀順勢成為禪門領袖。雖然神秀逝世後,中宗敕令普寂統領眾徒,然而從《頓悟真宗要?》與《楞伽師資記》的先後成書與內容來看,神秀歿後相繼成書的北宗文獻其實是北宗正統之爭的具體表現。所謂「正統性之爭」正是繼承自柳田聖山以來,John R. McRae與Bernard Faure等人批判性的詮釋,本文從正統之爭反省北宗燈史之間所隱藏的敘事衝突,並從淨覺《楞伽師資記》與其他史料的互為文本性解構淨覺《楞伽師資記》作為歷史文本的客觀性,闡明《楞伽師資記》的書寫其實牽涉了神秀歿後的禪門領袖的權力爭奪。《楞伽師資記.道信傳》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很可能是為了取代奉持五祖《修心要論》所虛構的聖典。至於「以敦煌寫本重新建構之北宗禪法」則著重敦煌北宗文本的自主性,以文本為詮釋對象,而非以禪師為論述架構。根據柳田聖山的研究,《修心要論》作為弘忍弟子輯錄的文本,與《楞伽師資記》的敘事衝突疑似為「弘忍-法如/神秀系」與「弘忍-玄賾-淨覺系」的正統之爭。順著此方向則進一步發現,從上山大峻區分的早期《修心要論》連寫本到中、晚期《修心要論》連寫本,源遠流長的傳抄狀況意味著此乃另一北宗法脈之禪法綱要書。由彙整的資料顯示,中、晚期《修心要論》連寫本疑似為「神秀-降魔藏-寂滿」與「神秀-降魔藏-摩訶衍」兩系弟子所傳。關於北宗文本的研究還有兩大重點,首先是因應國際禪學的研究成果,嘗試分析、安置智達禪師墓誌銘與《頓悟真宗要?》的禪法。其次是建立在上山大峻敦煌寫卷考證的成果上,繼承鈴木大拙、伊吹敦與河合泰宏等人對北宗文本的鈔本系統的推演,並從陸續發現的新寫本推測各鈔本的發展,探析其思想的演變。從《修心要論》、《導凡趣聖心?》、《頓悟真宗要?》到「《修心要論》連寫本」、與「五方便門寫本」的出現來看,從弘忍到神秀及其弟子,禪法應是由安心到看心的發展。而根據筆者對「五方便門」寫本間的比對後發現:《大乘無生方便門》當為普寂晚年開堂傳法紀錄,而《通一切經要義集》與《大乘五方便北宗》寫本則由普寂弟子所繼承並各自發展。據此對照《修心要論》連寫本疑似降魔藏弟子所傳的假設,正呼應《大乘無生方便門》非神秀所創的論點。


目次第一章 緒論__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__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價值__6
第二章 敦煌北宗禪籍的發現與早期禪宗史的研究__15
第一節 尋寶式的草創時期與敦煌禪學研究的契機__15
一、矢吹慶輝的發現及其對日本敦煌禪學研究的影響__15
二、胡適敦煌禪籍的研究及其對鈴木大拙的影響__20
三、北宗禪籍的陸續發現與宇井伯壽、鈴木大拙的禪宗史研究__26
四、Paul Demi?ville根據敦煌禪籍在禪宗入藏問題的突破__30
第二節 微縮膠卷出版後的成熟時期__33
一、胡適與入矢義高、柳田聖山的學術交流__33
二、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柳田聖山、鈴木大拙與印順的禪宗史__39
三、敦煌藏文禪籍的發現與研究__44
四、八十年代的集大成與九十年代的轉向__47
本章小結__57
第三章 敦煌出土北宗文獻研究史__60
第一節 法如-神秀系文獻__60
一、《修心要論》__60
二、〈導凡趣聖心?〉與〈夜坐號〉__71
第二節 神秀系文獻__75
一、《觀心論》及其作者問題__75
二、老安/神秀–智達《頓悟真宗要?》__89
三、神秀/玄賾–淨覺《楞伽師資記》、〈注《心經》〉__97
四、法如/神秀–義福/普寂、杜朏《傳法寶紀》__104
第三節 普寂系文獻__108
一、「五方便門」寫本與〈大乘北宗論〉__108
二、〈寂和上偈〉與〈第七祖大照和尚寂滅日齋讚文〉__113
第四節 《修心要論》固定連寫本__116
一、〈了性句〉系列《修心要論》固定連寫本__122
二、〈法性論〉系列《修心要論》固定連寫本__126
本章小結__131
第四章 北宗禪籍中系譜的建立與燈史的正統之爭__135
第一節《續高僧傳》的增補與早期禪宗系譜的斷裂__135
第二節〈法如行狀〉及禪宗首次出現的系譜__149
第三節 神秀及其弟子__156
一、武后治國意識形態下的崇佛及神秀的隱遁__156
二、神秀弟子–普寂、義福及智達__162
三、正統之爭的序幕__166
第四節 北宗燈史的相繼成書及正統之爭__170
一、《楞伽師資記》編纂材料的來源與爭奪正統的隱喻__170
二、開元年間的正統之爭與《傳法寶紀》__198
三、唐密的興盛與「南能北秀」範式的奠定__222
本章小結__234
第五章 以敦煌寫本重新建構之北宗禪法__236
第一節 方便法門的發展-從守心到看心__236
一、《修心要論》的文章結構與禪法__236
二、《修心要論》於禪宗史上所衍生的問題及其意義__244
三、「看心看淨」的年代–神秀禪的再檢討__253
第二節 北宗禪之一–五方便門及其看心法的發展__277
一、五方便諸本的寫本系統及其關係__277
二、五方便門的禪法與發展__292
第三節 北宗禪之二–《修心要論》固定連寫本的傳承__314
一、〈了性句〉系列《修心要論》固定連寫本的禪法__314
二、〈法性論〉連寫本的出現與意義__326
本章小結__336
第六章 結論__339
第一節 北宗文本的重新定位及其研究方向__340
一、《觀心論》與《大乘無生方便門》非神秀所述之文獻__340
二、從《楞伽師資記》對僧傳的改造反省其史料價值與研究意義__344
三、敦煌出土《修心要論》連寫本的研究價值__345
四、《頓悟真宗要?》的重要性與尚待解決的問題__349
第二節 其他敦煌北宗寫本與文本系統__350
一、〈秀禪師勸善文〉與〈大通和上七禮文〉__350
二、〈禪策問答〉與〈答禪策十道〉__352
三、〈臥輪禪師偈〉與〈臥輪禪師看心法〉__353
四、〈佛說楞伽經禪門悉談章並序〉__357
五、北宗普寂系後期禪師的經注與經疏__359
第三節 從敦煌寫本反省「南頓北漸」的議題__362
一、由正統之爭所演變的《楞伽》與《金剛》對立__362
二、頓教與漸教__365
引用文獻__369
點閱次數813
建檔日期2008.10.31
更新日期2015.07.2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6766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