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洪覺範「文字禪」思想及其與士大夫之交遊=Hong Jue Fan's Writing-Chan Thought and His Interaction with Intellectuals |
|
|
|
作者 |
劉楚妍 (撰)=Liu, Chu-yen (compose)
|
出版日期 | 2008 |
頁次 | 171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出版者網址 |
http://light.hf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華梵大學 |
系所名稱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何廣棪 |
畢業年度 | 96 |
摘要 | 禪宗自西天傳入東土,歷經朝代漫長之更迭、廣大空間之流佈,不斷醞釀、激盪及融合。延展至北宋年間,中國本土「大乘佛教」禪宗思想,已然成熟定型。然多數禪法得以流傳延續,實乃「文字般若」提供後人「指月示道」之功能,權宜善巧,以「有言突顯無言」之宗門教育,探賾索隱人人本具之「清淨如來藏心」。「文字語教」之倡導,緊密結合禪人、文士之相從,融會禪學及傳統文學,遂有大量詩作、詞賦、經典、論述流行於世。「以詩入禪」、「以禪入詩」,儼然成為有宋一代禪門「新經典」。捃摭其文字教義菁華,以文字葺繕錯悟之宗門教義,由是觀之,「文字語教」實是不容偏廢。 「文字禪」之倡言,非始創於洪覺範,然一般學者大多認其為極力倡導、發揚光大者。以「文字釋禪」打破宗門歷來秉持「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之墨守,乃至「詩禪互入」,禪人、文士參禪論道,蔚成風氣。洪覺範集其大全,故於宋朝禪宗發展史,處於卓絶關鍵之地位。本文第二章對惠洪之生平作考述,針對其命運多舛、四入囹圄及心生感慨,作出歸納分析,條理出其人生歷程四階段,及考究其入囹圄之因由,並研析其師承、名號之期許等。第三章復以其「文字禪」思想淵源與所處叢林之背景,條分縷析有關文字教義之底蘊,以及考述其挽救禪宗教法「浮遊無根」之窘境。第四章鋪陳惠洪「文字禪」與「禪觀」之理論與實現,從「禪教合一」理論始,繼而述及其「非離文字、非即文字」之教育義涵,進而探考惠洪之「文字禪」理論,及其對後世之影響。第五章探究其與縉紳、士大夫、詩人交遊之概況,了解惠洪所處之時代背景、政治因素,及其對禪宗之發展與影響。最後結論章於禪門所重之「明心見性」,所「明」者,「如來藏心」;所「見」者,本具之「佛性」。因知見謬訛於教門,可導致師法不彰,甚至叢林敗壞,貽誤後學甚大。最終且會形成「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之過愆。輕經慢教,束聖言教誨於高閣,實為踳逆祖師之「微言大義」。若無經教檢驗證悟「阿賴耶識」證境之真偽虛實、淺狹厚深,則禪宗所言之「開悟印證」,恐難有檢覈之依據。若執於文字表相,堅持其弊端缺失,為禍之烈,豈關乎文字本身,實乃學人運用之失當,而造成之危害。惠洪標舉止訛之術,在於「文字教育」,傳承教法,則在「藉教悟宗」;本論文撰作,旨在揭櫫惠洪文字思想立論對後世之啟發,昭顯惠洪所重者,為禪宗「觀機逗教」之機宜,其思想理念,契理契機,實乃習禪、治學之優良方式。臨濟法脈迄今亙古流長,乃惠洪之功也。由是可推知「文字語教」實是歷史記錄、文化傳承、宗門傳衍之不可或缺者。尊師重道、文化傳承,及闡揚教義,務弘宗法,實於文字語教所助成者也。 |
點閱次數 | 680 |
建檔日期 | 2008.12.10 |
更新日期 | 2023.04.2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