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釋果鏡 (著)=呂淑玲 (au.)
|
出處題名 |
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第2屆)
|
出版日期 | 2009.03.28 |
出版者 | 世界佛教論壇籌備辦公室=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World Buddhist Forum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佛教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在人間,留下了三藏十二部的經典,其中所記錄的佛法,都是為了要提升人品、凈化人心、改善人的環境。西元2002年在泰國曼谷召開第一屆“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會議上,聖嚴法師提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心靈的貧乏所衍生的問題,比物質貧窮的問題更嚴重。物質貧窮雖然在生活上會有饑餓、疾病等苦難,心靈貧窮卻容易讓人們對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這種一針見血的真知灼見,不只是激起了在場人的省思,同時也喚醒了解決人類的問題,必須從我們的“心”著手。佛教對於解決物質貧窮的方法是鼓勵佈施、努力生產、加強教育;解決心靈貧窮的方法,是提倡心靈環保。以心靈環保的理念和方法,讓大家體驗到個人的物質生命是短暫而渺小的,全體的精神生命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再運用佛教的理念及方法,推廣不良風俗的改革,便可以化解心靈貧窮所帶來的災難和危機。心靈環保的理念和方法是什麼?以佛教的角度來說,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智慧心。以慈悲心及智慧心來利人利己,有慈悲心便不見有敵人,有智慧心便不會起煩惱。具體的方法就是推行“心五四”運動以及“心六倫”運動,並透過禪法體驗個人生命的短暫與渺小,體驗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精神生命,來改革不良風俗,以達成凈化人心,建設人間凈土的目標 |
點閱次數 | 1571 |
建檔日期 | 2009.05.27 |
更新日期 | 2015.08.2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