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張雲凱 (著)=Zhang, Yun-kai (au.)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0屆)
|
出版日期 | 2009.09.26 |
頁次 | 19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fgu.edu.tw/~buddhist/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屬於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本文發表於宜蘭縣佛光大學。 |
關鍵詞 | 厭離; 如實知; 智慧 |
摘要 | 本文以《雜阿含經》的「厭離」(nibbidā)為主要論述對象,首先探討「厭離」(nibbidā)的語意,得知「厭離」(nibbidā)為「沒有興趣」之意,接著整理《雜阿含經》關於「厭離」的經文,歸納出修行者經如實知「五蘊」、「六入處」以及「一切諸行」皆為無常,進而體認無我,並且對各種身心狀態不起分別好惡,自然轉變成不起貪欲、瞋恚的狀態,此即為「厭離」,因此可知「厭離」是經由此如實知的「智慧」相應而升起。另外,升起「厭離」者代表已入聖者之流,並擁有「智慧」,而經由持續精進觀察無常、無我,使「厭離」的狀態平穩延續,則可引導出「離欲」、「解脫」的清淨境界。
|
目次 |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厭離」(nibbidā)的語義探源 (一)「厭離」之中文語義 (二)汹由”nibbidā”看「厭離」的語義 第三節 升起「厭離」的修行方法 (一)觀一切諸行無常 (二)如實觀察五蘊無常 (三)如實觀察六入處無常 第四節「厭離」(nibbidā)在修行上的意義 (一)入流者 (二)智慧者 第五節 結論 |
點閱次數 | 1497 |
建檔日期 | 2009.10.02 |
更新日期 | 2023.10.0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