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蔣央協巴《宗義理論 -- 斷謬獅吼‧闡明遍智善道寶燈》藏本譯注 -- 非佛教篇(I) |
|
|
|
作者 |
廖本聖
|
出處題名 |
正觀雜誌=Satyabhisamaya: A Buddhist Studies Quarterly
|
卷期 | n.50 |
出版日期 | 2009.09.25 |
頁次 | 105 - 160 |
出版者 | 正觀雜誌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tt034.org.tw/
|
出版地 | 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法鼓佛教學院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
關鍵詞 | 無我見; 甚深道次第; 宗義; 宗義理論; 袞千‧蔣央協巴; 《大宗義》 |
摘要 | 佛教不共於其他宗教之處,主要在於「無我見」,雖然出離心是小乘資糧道的入門,菩提心是大乘資糧道的入門,但是唯有無我見或空性見才能正對治並斷除「我執」或「無明」的現行、種子與習氣,以及由它所衍生的其他煩惱的現行、種子與習氣,而引導眾生朝向解脫與成佛。印度佛教主要分為四大宗派:屬於小乘的毘婆沙宗、經部宗,以及屬於大乘的唯識宗、中觀宗。其中,每一宗都有它獨特、不共、關於「無我見」或「甚深道次第」的學說體系,這些學說體系被稱為「宗義」;而闡明這些學說體系的理論,就名為「宗義理論」。依據佛教的宗義,若不了解「無我」的道理,是不可能正對治並徹底斷除煩惱及痛苦的根源——我執無明——的種子及其習氣而解脫輪迴、甚至成佛;因此,佛教各宗的宗義理論,主要就是從自宗的角度去說明無我的見解。一般咸認為:中觀宗的無我或空性見解最究竟;而了解下部宗義,則是通往上部宗義的階梯。在西藏格魯派當中,題名為「宗義理論」的著作不只一部,本篇論文所要處理的宗義理論為:袞千.蔣央協巴(遍智.妙音笑)所撰的《宗義理論:斷謬獅吼.闡明遍智善道寶燈》,它是袞千.蔣央協巴的鉅著《大宗義》所依據的根本偈。這部著作在哲蚌寺果芒僧院受到高度的重視,因此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
目次 | 壹、書目略語 108 一、主要書目略語 二、相關書目略語 三、工具書目略語 貳、前言 116 參、蔣央協巴的簡要傳記 121 肆、《宗義理論:斷謬獅吼.闡明遍智善道寶燈》簡介 124 一、廣引印度經論的集大成作品 二、本論的章名 三、斷謬對象為大倉譯師 伍、譯注體例 128 陸、《宗義理論:斷謬獅吼.闡明遍智善道寶燈》譯注 129 (壹)、序論 I. 詮說供養 II. 勸勉聽聞與立誓造論 (貳)、論典之義 1. 總說宗義理論 壹 駁斥他部的常、斷邊 (一)駁斥斷邊論者 2. 駁斥斷邊論者──遠偏派 (二)駁斥常邊論者 3. 破除迦毗羅及數論派等增益的常邊 4. 以量破除梵天派、文法學派、吠檀多學派及秘密派四者增益的常邊 5. 以量破除遍入天派、伺察派二者增益的常邊 6. 斷除自在天與勝論派、正理派三者主張的常邊 7. 以量斷除自然派增益的常邊 貳 透過粗細次第抉擇自部的無我 8. 毘婆沙宗 9. 經部宗 10. 破斥外境等粗品法我之後,成立法無我的唯明宗 11. 破除事物諦實成立的諸邊而成立中觀自續派 12. 破除一切邊而成立大中觀的應成派 13. 附帶說明果乘的斷疑 (參)、結義 柒、參考文獻 捌、附錄 一、藏文《宗義理論:斷謬獅吼.闡明遍智善道寶燈》校訂本 二、西藏佛教資源中心(TBRC)的宗義理論相關文獻 |
ISSN | 16099575 (P) |
點閱次數 | 1747 |
建檔日期 | 2009.10.16 |
更新日期 | 2017.09.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