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中國的宗教思想探討竹取物語 -- 天人和濟度=Discuss The Tale of the Bamboo Cutter with Chinese Religion Thinking: Devata and Uttarana |
|
|
|
作者 |
黃一雁 (著)=Huang, I-yan (au.)
|
出版日期 | 2009.06 |
頁次 | 123 |
出版者 | 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p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日文=Japa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中國文化大學 |
系所名稱 | 日本語文學系 |
指導教授 | 齋藤正治 |
畢業年度 | 97 |
關鍵詞 | 道教=Taoism; 佛教=Buddhism; 天人=Devata; 濟度=Uttarana |
摘要 | 在閱讀『竹取物語』時,發現物語中所提到的來自「月都」的竹取公主、「不死藥」與「羽衣」等,都與中國所流傳的「嫦娥奔月」故事十分相似,令人易於聯想到道教;但是其中「佛」、「賓頭盧」、「優曇華」、「大願力」等等的語彙的出現,也明白的顯示出與佛教有所關聯。於是,本論文便以物語中同時出現的道教和佛教思想進行研究。鑑於中國的宗教思想藉由遣隋使與遺唐使的交流,由中國傳入日本的歷史,本論文以物語中的女主角,來自月都的竹取公主,假設為中國宗教思想裡佛教和道教共通的「天人」;那麼,隨遺隋使與遺唐使的交流而來的中國宗教思想—佛教和道教藉由「天人」這個辭彙在『竹取物語』中會帶來何種影響呢?本論文認為以故事中的人物對竹取公主的「愛情」為中心,可以發現中國宗教思想中以「心」入信,展開「濟度」這個概念的同時,還傳達了「得道的可能性」與「滅悪生善」為中心的「功德」觀;此外,藉由中日共有文化的考察為佐證外,也更進一步地了解日本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性。
|
目次 |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の動機と目的……………………………………………… 1 一、研究の動機………………………………………………………… 1 二、研究の目的………………………………………………………… 3 第二節 先行研究の概観 ……………………………………………… 6 一、先行研究の整理 ………………………………………………… 6 二、研究方法の提示 ………………………………………………… 9 第二章 竹取物語における「天人」 …………………………………… 11 第一節 佛教思想における「天人」 ………………………………… 11 第二節 道教思想における「天人」 ………………………………… 22 第三章 「求婚難題」における宗教思想 ……………………………… 39 第一節 作中人物の愛情と「済度」 ………………………………… 39 第二節 「得道の可能性」と「功徳」 ……………………………… 57 第四章 中日に共通する「天人」と「済度」 ………………………… 75 第一節 中日に共通する「天人」 …………………………………… 75 第二節 中日に共通する「済度」 …………………………………… 87 第五章 総論 ……………………………………………………………… 97 第一節 竹取物語における「天人」 ………………………………… 97 第二節 「求婚難題」における宗教思想……………………………… 100 第三節 中日に共通する「天人」と「済度」………………………… 105 第四節 竹取物語における中国の宗教思想…………………………… 111 第五節 今後の課題と展望……………………………………………… 113 付録一 参考文献一覧……………………………………………………… 115 付録二 図表………………………………………………………………… 122 |
點閱次數 | 1193 |
建檔日期 | 2009.11.19 |
更新日期 | 2016.01.2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