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神聖與世俗 -- 旅遊背景下佛教寺院建築功能及其空間轉化與管理=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ddhist Temple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under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 甘露=Gan, Lu ; 盧天玲=Lu, Tian-ling
出處題名 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
卷期n.1 (總號=n.105)
出版日期2009
頁次53 - 57
出版者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研究所;西安外國語學院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
出版者網址 http://www.gsc.org.cn/
出版地西安, 中國 [Xi'an,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旅遊學院
關鍵詞旅遊=tourism; 佛教寺院=Buddhist temple; 功能=functions; 神聖=the sacred; 世俗=the profane
摘要傳統文物寺院旅遊業的大力發展造成了寺院功能在神聖和世俗之間的轉換和衝突。這種衝突主要體現為遊客旅遊和佛教徒朝聖之間、地方發展經濟和文物保護之間、以及僧侶佛法修持和寺院世俗經營之間對寺院建築空間利用需要上的對立。本文立足於傳統寺院內部建築神聖和世俗功能的空間分異,分析了不同行為主體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對寺院不同區域建築的功能變化和要求的差異,將寺廟建築功能區域劃分為佛國象徵區、僧人修行區及生活區、世俗接待區、寺廟外圍區,並對各個區域的行為主體及行為時間進行調整,提出了一些建築功能空間轉化和管理的建議。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temples has educed conversions and conflicts on temple functions in the way of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se conflicts are shown mainly through a series of opposability, such as the opposability between the tourists and the pilgrims,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sites, the Buddhist practice and the profane management, and so on. Based on the spatial fun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in traditional temple arch...

目次
1.歷史上佛教寺院建築的功能及建築特徵
2.旅遊業興起對佛教寺院建築功能需求的影響
3.對佛教建築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幾點討論
4.結語
ISSN10032398
點閱次數382
建檔日期2010.02.0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2222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