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王堯
|
出處題名 |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輯)
|
出版日期 | 1995.07 |
頁次 | 547 - 565 |
出版者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道次第=修行次第=Bhavanakrama; 道次第=lam rim; 瑜伽部; 圓滿次第=Dzog-rim=The Fulfillment Stage of Medit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Lam rim chen mo; 善巧方便=方便施設=Upayakausalia=Upaya; 無上瑜伽=Atiyoga; 般若波羅密多=般若=Prajnaparamita=Prajna=Perfection of Wisdom; 金剛乘=真言教=瑜伽宗=坦特羅佛教=密教=密宗=Tantric Buddhism=Esoteric Buddhism=Vajrayana Buddhism; 金剛乘=Vajra-yana=Vajrayana; 金剛; 波羅蜜多=paramita; 宗喀巴=Tsong Khapa; 咒語=真言=陀羅尼=Mantra; 六度=六波羅蜜=The Six Perfections; 小乘; 大乘 |
摘要 |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已提出了智慧 ( 般若) 與方便 (六度中的前五度),止 (奢摩他) 與觀 ( 毘缽舍那) 的「雙運」問題,但這還是顯密共通的法門. 在該書的末尾,宗喀巴又提出,完成這些顯密共通的次第 後還須進入密宗的修習,並綱要性地提出了密宗修習的 次第.
《密宗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系統地闡明了他的密 宗思想,其核心是「雙運論」與「次第論」. 該書開篇第 一章就密宗的定義和特點做詳盡的論述. 宗喀巴首先從大 小乘的差別開始論述. 他認為:大小乘的分別不在見解上 ,而在善巧方便上. 從修習上說,大乘又分「波羅蜜多乘 」和「咒乘」. 「咒乘」又稱「密咒乘」,「果乘」,「 金剛乘」或「方便乘」. 宗喀巴通過對這些名稱的解釋, 分析了咒乘的各項特點,認為咒乘具隱密性,咒語具 護衛功能; 強調稱做「金剛」的「因性」 (波羅蜜多) 與 「果性」 (咒) 間的密不可分性,是咒乘的基本特點. 對此,西方學者哥溫舍教授有精當的解說.
在該書第一章末尾,宗喀巴又提出了對密宗各部劃分 的意見. 認為應按「事部」,「行部」,「瑜伽部」和「 無上瑜伽部」來劃分,並提出了劃分的標準和各部的標誌 . 基於這樣的劃分,宗喀巴強調修習者應依次漸進,不可 躐第.
在該書敘及無上瑜伽部時,宗喀巴還將該部分作「生 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個階段,強調兩者的結合與修 習的前後次第.
宗喀巴的密宗思想,即可以概括為「雙運」和「次第 」的思想,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的. 本文從簡略回顧密 宗在印度產生,發展及在西藏傳播的歷史入手,分析了這 一思想的歷史根源. |
點閱次數 | 574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4.02.2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