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h'an-Entering The Gateway Of Infinite Wonders: Behavioral Implications Of Perspectival Reorientation And Epistemological Deconstruction |
|
|
|
作者 |
Wawrytko, Sandra Ann
|
出處題名 |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輯)
|
出版日期 | 1995.07 |
頁次 | 597 - 625 |
出版者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英文=English |
摘要 | 看清事物本然的祕密是卸下我們那有色的眼鏡. 事物 之如其本然,既非特異,亦非曼妙,即是奇妙之事. 能正 常地看待事物並非易事; 能真正的正常就是非比尋常. 此 因正常將會使靈感汨汨通出.
上述這段引自一位禪師的話顯示出已開悟的修行者 ,之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 正常的認知在此受到深刻的再 省視,因事實上當不正常充斥時,正常反而是不尋常的. 這種關於世界之如何被感受或"看"的全然不同的看法也影 響行為,因此談到禪師和禪修行者,就使人聯想起他們 的奇異行徑. 他們的喝斥和偶而的狂言亂語常被認為是為 了激發學生覺悟的最有效的手段,但仍宜考慮其中心理和 哲學上的因素. 維根斯坦說過:「開悟者的境界是不同於 未開悟者.」 (見理則哲學講義6. 43). 在曾超越過這 二個不同境界後,為要在某種程度上和未開悟者溝通 的困難,開悟者須訴諸於異常的手段,這包括用非邏輯 的語言,身體語言,甚至適時的沈默.
在第一世紀佛教教理傳入中國前,在道家的本有的 學說內也可找到這種非常尖類似的心理情境的瓦解及其行 為上的意含. 例如在道德經裏,老子開宗明義地說「道」 的二個組成模式--可道的和不可道的,可名的和不可名的 ,示現的和奇妙的. 相同地,莊子的頭一章也充滿了各種 使人起詩情的影像:神祕的魚和鶻鳥,御風而行的聖者和 種種難以存在的生物--而其著眼點乃同樣是要徹底改變我 們的世界觀. 禪的修行者顯然跋涉過眾妙之門,並且探索 了那門後的世界. 更重要的,他們回到只可言說的俗世, 且試圖用他們特有的教學手法和技巧來傳達他們所體現的 .
對要瓦解此種障礙我們看清事物的「正常的」不正 常的早期中國禪宗學理的考量,附會於菩提達摩的許多著 述可提供一個著眼點. 在這些著作中可發現談及道,語言 的限制,及扭曲和解消的心本法等等. 把道家和佛教的趨 向聯結起來,這在禪宗以後的發展更明顯地可看出來. 六 祖壇經就明顯地包含有道家的思想,表彰了佛教教理的完 滿的顯揚. 禪宗在各年代的蓬勃發展過程記載於「傳燈錄 」,此乃緣於許多禪師各自開展出其獨立的風格,並且由 此創出不同的宗派. 這篇論文企圖從道家和佛教的祖師們 循線追溯,藉以顯示出修行者在開悟的情境下其行以為的 正當性. |
點閱次數 | 452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1.06.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