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姚麗香
|
出處題名 |
輔仁學誌 -- 法, 管理學院之部 =Fu Jen Studies. Colleges of Law & Management
|
卷期 | n.20 |
出版日期 | 1988 |
頁次 | 229 - 249 |
出版者 | 輔仁大學管理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management.fju.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台灣佛教; 齋教; 宗教變遷; 宗教理論; 研究方法 |
摘要 | 本文結構分為兩大部分: (一)介紹國外關於宗教變遷的理論與文獻,及有關中國佛教發展的外國研究。作者引用社會學者Yinger, Greenslade等的研究,指出宗教在變遷上不是絕對的自變項或依變項,而是兩種情況皆存在;宗教體系內部的發展和壓力,亦是宗教變遷的因素。並以美、日、英、中國近代宗教發展的研究作為例證。 (二)說明台灣在光復後佛教的發展。作者先就城鄉,知識程度,人口成長和寺院增減的關係,討論這段時期宗教與社會變遷的趨勢,指出現今研究的不足. 再者,為作進一步的分析,作者將光復後的台灣佛教分成:1. 佛教日本化時期 2. 佛教重建期 3. 佛教多元分化期 三期討論,分從佛教會的組織演變,佛教信徒的組成結構佛教思想的發展,及佛教發展和社會變遷四個主題來分析,指出1952年中國佛教總會在台改選後,如何藉戒律的重建,將已深受日本影響的台灣佛教恢復到傳統中國佛教的形式制度。此外,作者還討論佛學院,大專佛學社團,佛學期刊的創立,佛教與政治的關係,慈善,教育團體的建立,乃至於到1970年代,中國佛教總會分化後,居士佛教,密宗大為興盛,佛教世俗化的成份升高,而進入多元化的時期。 最後,作者回顧以往宗教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對可資用於台灣佛教發展的研究方法作一檢討。
|
目次 | 壹、前言 230 貳、國內外相關理論與文獻 231 一、宗教變遷的有關理論 231 二、宗教變遷的相關研究與文獻 232 三、關於佛教發展之國外文獻 234 參、台灣地區光復後佛教的發展 235 一、佛教日本化時期 237 二、佛教重建期 238 (一)佛教信眾之組成結構 238 (二)佛教文化思想的發展 240 (三)佛教會的組織及其與政治之關係 241 (四)佛教與社會之關係 242 三、佛教多元分化期 242 肆、結論 244 |
ISSN | 10138420 (P) |
點閱次數 | 657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20.06.0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