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劉貴傑
|
出處題名 |
國立編譯館館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
卷期 | v.9 n.1 |
出版日期 | 1980.06 |
頁次 | 109 - 116 |
出版者 | 國立編譯館 |
出版者網址 |
http://epublish.hyweb.com.tw/NICT/home.jsp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玄學思想; 般若思想 |
摘要 | 本文所論之玄學,乃指魏晉時代之玄妙思想而言。全文分三段: 一、玄學思想之本質:魏晉時代玄學導源於王充論衡。玄學思想之演變,於三國時期以周易為主;正始時期以易,老為主;元康時期以老莊為主;永嘉時期以莊學為主。由是可知玄學之本質或中心問題,乃天人時或天人合一之問題。 二、般若思想之流行:順歷史發展之線索,試述六家七宗對般若思想之體悟,特別是當時般若思想主流本無宗,心無宗,即色宗三家對性空本無之看法。 三、玄佛交融之契接,乃為「言意之辨」與「得意忘言」之形上思想方法,此由魏初王弼提倡,其特徵乃超脫「言」「象」之表相,把握「意」之實質。當佛學初入中國,魏晉群僧如支道林,竺道生皆援此方法以講經,再則般若思想之「真如」、「空」、「有」觀念,與玄學「自然」「無」「有」相通,遂使玄佛交融,促進中國佛學思想發展。
|
目次 | 一、玄學思想之本質 109 二、般若思想之流行 111 三、玄佛交融之契接 113 |
ISSN | 10160574 (P) |
點閱次數 | 400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9.12.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