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朴龍祚 (著)=Park, Yong-jo (au.)
|
出版日期 | 1995.01 |
頁次 | 189 |
出版者 | 輔仁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fju.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輔仁大學 |
系所名稱 | 哲學系 |
指導教授 | 羅光 |
畢業年度 | 83 |
關鍵詞 | 龍樹; 中論; 空思想=sunya; 哲學=philosophy; 教育=education; 邏輯學=logic |
摘要 | 在佛教思想史上,龍樹的地位可以稱得上佛陀第二的美譽,他的中道、緣起即空思想是針對佛陀以來所繼承發展的佛陀根本精神的重新確立,本論文的內容以這個觀點為中心,分成三個部份做詳細的說明。第一、空的歷史的觀點以觀,空並不是龍樹所獨創的思想,而是針對佛陀無我精神之《阿含經》的解釋和《般若經》的獨特的神秘主義之冥想相互溶和而形成了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第二、針對空的理論方面的解釋龍樹為了反駁小乘佛教的「法有」思想,因而繼承發展了《般若經》的「一切皆空」的思想,透過龍樹自己獨特的理論方式之「四句否定」加以體系化。這就是在他的代表作《中論》以各種「否定」來體顯出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般意義上之虛無,空虛等的意思,連否定的意思也「否定」掉,沿變成為「絕對肯定」的意思,這就是空的最確切的解釋。第三、為了要深一層地瞭解空思想,必須要觀察緣起以及中道和有關空的各種概念。與這些概念相互關連的關係中,空的意義更加深入,尤其強調了實踐性的一面,最後,空並不意味著一種理論,而是透過實踐來完全能理解的一種思想,總而言之,空是透過理論和實踐,為了尋回佛陀根本精神之自我反省,同時也是邁向新的實踐的謀求。 |
目次 | 一. 龍樹思想與《中論》概說 (一) 其人其書 1. 人物與著作概述 2.《中論》一書的簡介 (二) 龍樹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1. 龍樹在印度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龍樹在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 二. 空概念的歷史理解 (一)《阿含經》的空 1.《阿含經》空的含義 2.《阿含經》空的特性 (二) 部派佛教的空 1. 部派佛教的「法有」思想 2. 部派佛教的「法空」思想 (三)《般若經》的空 1.《般若經》空的含義 2.《般若經》空的特性 三. 空概念的邏輯理解 (一)《中論》邏輯解析 1. 龍樹邏輯的特色 2. 在《中論》呈現之邏輯形式 (二) 龍樹否定的義涵 1. 否定的意義 2. 以否定為空 (三) 在《中論》中否定的適用 1. 「八不」 2. 其他否定 四. 空與相關概念的比較理解 (一) 空與緣起 1. 緣起的意義 2. 空與緣起 (二) 空與中道 1. 中道的意義 2. 空與中道 (三) 空與二諦 1. 二諦的意義 3. 空與二諦 五. 龍樹的空義之實踐步驟及其結果 (一) 龍樹空的意義 1. 清辨與月稱的見解 2. 各種意義 (二) 空的實踐步驟 1. 正見--「八正道」 2. 直觀--「般若」 (三) 空的實踐結果 1. 解脫 2. 涅槃 3. 如來 |
點閱次數 | 420 |
建檔日期 | 2000.12.29
|
更新日期 | 2023.02.0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