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竺道生佛性論系統之陳述
作者 陳沛然
出版日期1985.06
出版者香港大學新亞研究所
出版地香港, 中國 [Hong Kong, China]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新亞研究所
指導教授牟宗三
畢業年度1985
關鍵詞頓悟=Immediate Enlightenment=Immediate Understanding; 淨土=Pure Land; 般若學; 般若波羅密多=般若=Prajnaparamita=Prajna=Perfection of Wisdom; 涅槃=無為法=asamkrta-dharma; 涅槃=Parinibbana=Nibbana=Nirvana; 竺道生=Lan Daosheng; 法身=Dharmakaya; 佛性論; 佛性=Buddhahood=Buddha-gotra=Buddha Nature=Buddha-dhatu; 佛身觀=Buddhology=Buddha-kaya; 佛; 方法論=Methodology; 一闡提=icchantika
目次一. 佛性問題概說
(一)竺道生時代之佛性學說
(二)由般若學到涅槃學
(三)佛性論之分析架構
二. 竺道生佛性論之理論基礎
(一)般若實相觀
(二)法理觀
三. 竺道生之佛性論
(一)成佛之形態--佛身觀
1. 法身無色
2. 應有緣論 (一)
3. 佛無淨土
4. 善不受報 (一)
(二)成佛之根據--佛因觀
1. 佛性當有
2. 悟理成佛
3. 應有緣論 (二)
(三)成佛之過程--方法論
1. 善不受報 (二)
2. 頓悟成佛
四. 竺道生佛性論之評價
(一)般若實相觀之限制
(二)佛性論之限制
(三)一闡提皆得成佛之貢獻
(四)頓悟成佛之貢獻
(五)使用儒道二家之語言


點閱次數370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15.08.2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337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