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藍吉富
|
出版日期 | 1983 |
出版者 | 彌勒出版社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叢書名 | 現代佛學大系 |
叢書號 | 36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懺悔=消業=懺摩=Ksamayati=Ksama; 聲聞; 禪學=Study of Zen; 靜坐=Meditation; 數息觀=觀呼吸=隨息觀=安那般那=Anapana-sati=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感應; 虛雲=Xu yun; 菩薩戒=the Precepts of a Bodhisattva; 菩薩=Bodhisattva; 菩薩; 淨土=Pure Land; 教理; 參禪; 修持; 法師=Master; 往生=Gone to the Next Life; 沙彌尼戒; 沙彌=Sramanera; 五戒; 尸羅=戒=command=Precept=sila=morality=rule=discipline=prohibition; 正見=Right View; 比丘尼=Buddhist Nun=Bhiksuni=Bhikkhuni; 比丘=Buddhist Monk=Bhiksu=Bhikkhu |
目次 | 一、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蔣維喬) 二、參禪入門 -- 虛雲和尚方便開示 三、數息觀法(談玄) 1. 緒論 2. 數息觀之名義 3. 數息觀之史略 4. 數息觀與中國禪學 5. 佛教各宗之數息觀 6. 數息觀之修法 7. 數息觀之功效 8. 數息觀之對治 9. 結論 四、念佛三要(毛惕園) 五、了生脫死(繆滌源) 1. 中陰之說明 2. 四大分離之循次及狀態 3. 初入中陰境 4. 眷戀情熱之驅使 5. 惡業感招之怖境 6. 勝劣色光之判別 7. 冥界裁判 8. 轉生之方式 9. 轉生天界 10. 轉生四洲 11. 轉人身之揀擇 12. 轉入惡道之情形 13. 轉生傍生 14. 超薦應具之條件 15. 往生淨土 16. 淨土預兆 17. 諸趣預兆 18. 作福 19. 設祭 20. 運掌助昇法 六、戒學述要(續明) 1. 戒學概觀 2. 聲聞戒與菩薩戒 3. 化教理善與制教戒行 4. 戒學之性質與類別 5. 戒學之階位 6. 近事律儀(在家五戒) 7. 近住律儀(八關戒) 8. 勤策律儀(沙彌,沙彌尼戒) 9. 正學女律儀(式叉摩那六法戒) 10. 近圓律儀(比丘,比丘尼具足戒) 11. 菩薩律儀 七、法義辯論 -- 帶業消業之諍(祥雲法師) 1、當善體經義,勿誤解經文 2、相對諸法,當知明辨 3、當留心文法,勘酌情理 4、保持查經之客觀擺脫報告之主觀 5、當法常不輕,勿炫已長 6、溫故標新,當仁不讓; 巧言立異,鮮有其仁 7、正見不可移,器量不可小 8、學修皆宜圓融,不必分別宗派 9、妄圖帶業,必疑感應,誠心念佛,自有佳兆 10、當捨印祖之短,而取印祖之長 11、結論
|
點閱次數 | 681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4.05.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