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中村元=Nakamura, Hajime
;
余萬居=Yu, Wan-chu
|
出版日期 | 1984.05.01 |
頁次 | 592 |
出版者 | 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集叢:天華佛學叢刊, 18. |
關鍵詞 | 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史; |
目次 | 第一篇 漢民族的佛教 第一章 佛教東傳中國與其傳衍經過 第一節 緒論 (一) 日本佛教溯源 (二) 中國佛教史的時代劃分 第二節 佛教東傳的年代及其經路 (一) 佛教傳華年代的各種傳說 (二) 佛教東傳中國的經路 第三節 佛教東傳後的特性及接納上的問題 (一) 發展期間的混合佛教及其東傳 (二) 接納佛教的基礎及其態度
第二章 佛教在漢魏晉三朝的發展 第一節 後漢崇佛的背景 (一) 中國崇佛的最初史實 (二) 後漢社會所接納的佛教 (三) 安息及月氏系佛教的傳譯 第二節 以洛陽及建康為中心的佛教 (一) 曹魏學風與朱士行的于闐之行 (二) 支謙,康僧會在吳都 -- 建康的奮鬥 第三節 西晉思想界與佛教 (一) 佛家思潮趨向與漢人佛教信徒 (二) 異國歸化人如何指導佛教活動
第三章 佛教在華北胡族國家建立的經過 第一節 奇僧佛圖澄及其門徒的活躍 (一) 佛圖澄教化後趙石氏 (二) 釋道安推展新佛教 第二節 鳩摩羅什與曇無讖的譯業 (一) 鳩摩羅什所傳譯的龍樹佛教 (二) 河西佛教與曇無讖的譯經
第四章 佛教於江南漢族國家的發展 第一節 東晉貴族社會中的佛教與廬山慧遠的活動 (一) 東晉長江流域的佛教 (二) 廬山時期的慧遠與長安佛教界的交流 第二節 傳統的中國民族意識與佛教徒的邊國意識 (一) 王法與教法的論爭 (二) 三世因果報應與精神的滅否 (三) 佛教徒的邊國意識與入竺求法 (四) 法顯入竺紀行
第五章 華北異民族統治下的佛教 第一節 太武之廢佛與文成帝,曇曜之復興佛教 (一) 北魏王室之攝取佛教與太武帝之斷然廢佛 (二) 佛教的復興與曇曜的活躍 第二節 新譯出之諸經論與北魏佛教的開展 (一) 實踐的佛教 -- 禪與念佛 (二) 學解的佛教 -- 南朝佛教 (三) 唯識系佛教翻譯與末法感的成立
第六章 隋唐的統一與佛教 第一節 隋的南北統一與佛教復興 (一) 北周武帝的廢佛 (二) 隋文帝的興佛 (三) 隋煬帝與佛教 第二節 大唐國家建設與佛教 (一) 隋的滅亡與唐的創業 (二) 長安的佛教 第三節 國家與佛教 (一) 隋唐佛教的官寺 (二) 內道場的設置及其任務 (三) 僧官與教團的統制 (四) 度僧的制度 (五) 國家的佛教
第七章 中國佛教的形成 第一節 隋唐佛教的地位 前言 第二節 佛法相承與「宗」的觀念之成立 (一) 付法相承與傳燈 (二) 佛法的相承與宗派的成立 (三) 「宗」的觀念之成立 第三節 末法思想的成立 (一) 末法觀與末法經典 (二) 中國佛教的末法觀 (三) 淨土教的末法觀 (四) 克服末法意識 第四節 教判的大成 (一) 外來佛教的整理與統合 (二) 形成教義體系的教判 (三) 教判與教禪一致
第八章 隋唐的中國佛教 第一節 序言 隋唐佛教的意義 第二節 隋代的長安佛教 (一) 集中於長安的佛教 (二) 江南的佛教 第三節 對印度佛教的追求與新傳來的佛教 (一) 三論教學之集大成者 -- 吉藏 (二) 玄奘的印度求法與法相宗 (三) 密教的東傳 第四節 佛教的思想追求 (一) 智顗教學的形成與天台宗 (二) 華嚴教學的形成與法藏 第五節 信行的佛教 (一) 中國禪的成立與開展 (二) 淨土教的形成與稱名念佛 (三) 三階教的興起與盛衰 第六節 律宗的成立與菩薩戒 (一) 戒律的傳來與律宗的成立 (二) 菩薩戒
第九章 佛教的民眾化與佛教文化 第一節 佛教徒的信仰與佛教儀式 民眾的佛教信仰 第二節 寺院的型態與社會教化 佛教的民眾化 第三節 佛教的藝術與文化 藝術與文化的展開 第四節 佛典譯出與大藏經的成立 漢譯經典與其整理
第十章 唐末五代的佛教 第一節 唐末的廢佛與五代的佛教 (一) 道教與佛教的論爭 (二) 隋唐佛教的動向
第二篇 中國民俗的佛教 第一章 唐宋交替時的佛教 第一節 五代王朝的宗教政策 (一) 中國人接受佛教的方式 (二) 佛教的制度化 第二節 後周世宗的廢佛 儒教國家之下的佛教 第三節 吳越國的佛教 佛教普及地方
第二章 佛教的復興 第一節 印刷大藏經的出現 印刷技術的發達與經典 第二節 中印的文化交流 沙門的中印往來 第三節 趙宋的譯經 (一) 文治政治與譯經事業 (二) 譯經事業的實況 第四節 印度密教與中國密教 宋代的密教 第五節 度牒的買賣 度牒制度的敗壞與買賣
第三章 禪宗的隆盛與護法活動 第一節 語錄與公案 (一) 禪風的流行 (二) 言語與禪 第二節 宋儒與佛教 宋儒的大成及排佛論 第三節 契嵩的三教調和論 富國強兵與排佛論 第四節 張商英的護法論 三教調和與護法論 第五節 佛教史學的發展 佛教界與史觀 第六節 宋代佛教的另一面 宋代佛教的隆盛與庶民生活
第四章 宗教與政治 -- 邪教的發生 第一節 遼金時代的佛教 遼金時代佛教的隆盛 第二節 白蓮教與白雲宗 政治權力與佛教教團
第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一節 元朝宗教政策與喇嘛教 元朝的佛教保護政策 第二節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 元朝宰相 第三節 佛教所受到的統治 元朝宗教政策的實施 第四節 元代佛教界人 僧侶出身的政治家 -- 劉秉忠 第五節 儒佛道的關係 佛道論爭
第六章 庶民的佛教 第一節 明代佛教的實況 明代佛教政策與庶民生活 第二節 道衍禪師 (一) 道衍禪師的生涯 (二) 燕王與道衍 (三) 靖難之師 (四) 對禪僧的告誡 (五) 晚年的道衍 第三節 明代的庶民佛教 (一) 何謂庶民佛教 (二) 庶民佛教的記錄 (三) 明代佛教之教學與實踐 第四節 知識階級的佛教信仰 知識份子的佛教批判與居士佛教的萌芽 第五節 明代佛教的精華 -- 禪淨融合 禪,講,教
第七章 滿族對漢族的統治與佛教 第一節 清朝的漢人教化政策 清朝的佛教政策 第二節 中國佛教寺院的情況 (一) 宗派 (二) 叢林的內部組織 (三) 佛事的種類 第三節 居士的佛教 居士佛教的實態 第四節 喇嘛教的隆盛 明清兩朝的喇嘛教信仰 第五節 從俚諺看中國佛教 俗諺中的庶民佛教
第八章 新時代與佛教 第一節 討滿興漢 -- 清帝室的傾頹 民族意識的昂揚 第二節 廟產興學 斥擊儒佛道的運動 第三節 佛教界組織化與僧侶教育的振興 佛教寺院僧尼的團結 第四節 現代中國佛教徒的生活規範 (一) 前言 (二) 戒律的復興 (三) 靈巖山寺的諸項規約 (四) 共產主義治下的生活規範 第五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僧侶再教育 (一) 佛教復興運動 (二) 中國共產黨政權下的僧侶再教育 第六節 共產中國宗教實情 (一) 陳毅的宗教觀 (二) 寺外勿言宗教 (三) 滅亡途中的中國佛教 第七節 結語 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與佛教 |
點閱次數 | 2030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2002.10.2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